常州科教城“十大举措” 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
本报讯(记者 何晓丹)记者日前获悉,常州科教城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新能源之都的指示要求,立足产业实际,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计划采取“十大措施”,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打造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园区高校立足新能源产业,围绕“发储送用研”不同环节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联合组建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强产业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
建设开放型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对标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沿,在现代工业中心增挂新能源产业实训基地牌子,围绕光伏、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子、输变电、动力电池等方向,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建立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园区高校新建一批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教育培训一体化、实习实训一体化、师资人才一体化、业务运营一体化”。
开设新专业对接新产业。组织园区高校围绕新能源产业开展课程设计、教材编制、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园区高校在新能源专业领域深耕,促进专业布局与新能源产业结构紧密对接,支持园区高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储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等专业。
提升新能源教学资源开发水平。在新能源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共同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新能源教育教学实践。
推进职普融通。开展“3+2”“4+0”等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建设,培养长学制新能源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扩大新能源人才双岗互聘范围。加强高校、新能源企业、科研机构在专业规划、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对新能源产业相关互聘人才不受申报名额和区域的限制。
提高产业人才培训质量。依据新能源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通过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面向本地新能源企业合作开展员工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组织新能源技能大赛。利用技能大赛的引领展示作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和实训装备条件优势,举办新能源技能大赛若干方向的赛项,选拔出一批新能源产业的能工巧匠、教学能手。
打造国际交流品牌。围绕加强新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园区高校联合本地新能源企业共同建设海外“郑和学院”“丝路学院”,重点服务本地新能源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