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活力|中国守护农耕文明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新活力|中国守护农耕文明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2023年10月16日 08:58 新华网贵州频道
新浪财经APP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新华社贵阳10月16日电 题:中国守护农耕文明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华社记者骆飞、周文其、吴箫剑

  金秋时节,中国秋收正忙。这段时间,58岁的苗族村民顾贤一家正忙着收割谷子。一大早,他便和家人拉着采收稻谷的工具来到田里,到晌午时分,一家七八口人通力协作下,就收割了田里将近一半的稻谷。

  稻谷成熟前这半个多月,他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里巡查:赶鸭下田、查看水稻、试捕田鱼……“今年稻谷谷粒饱满,稻田里养的‘稻花鱼’也比较肥。”顾贤开心地说。

  与中国其他一些省份稻谷丰收的场面不同,顾贤所在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别有一番景象。“收割谷子时,我们不会把田里的水全部放完,这样能边收稻谷边捕鱼。”

9月21日,台江县排羊乡排羊村村民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捕捞“稻花鱼”。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9月21日,台江县排羊乡排羊村村民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捕捞“稻花鱼”。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稻鱼鸭同收”在贵州苗乡侗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中国先民“饭稻羹鱼”的传统,随后在贵州省从江县、台江县等地,经过民族交往、文化融合逐渐发展成稻鱼鸭复合系统。

  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古朴的民族文化传统,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说,包括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在内的农耕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长期在自然环境中不断探索的一种协同发展的农业系统,并世代传承。

  “正因如此,在建设农业强国的今天,中国不忘从古老的农耕文化中汲取智慧,以传统农耕文明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国强说。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世界共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65项,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拥有18项,是目前拥有该遗产最多的国家。

  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建立起自己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网络,并实施有关管理办法。2013年至2021年,中国分6批公布了139个遗产,对促进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台江县地处贵州苗岭腹地,高山、河谷错落相间,全县人均耕地不足1亩。依托稻鱼鸭复合系统的苗家人能更高效地利用山间有限的田地资源。

  记者走进台江县排羊乡高效稻鱼综合示范养殖基地核心区,放眼望去,连片的稻田里,稻穗金黄。零星的麻鸭在田里穿梭捕食,受到惊扰的鲤鱼不时翻腾。

9月21日拍摄的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一景。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9月21日拍摄的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一景。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从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到台江县挂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张显波认为,这是一举多赢的复合农耕系统,既能“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缓解人多地少的发展矛盾,增加台江县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中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上一页下一页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财经头条作者库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 10-23 上海汽配 603107 --
  • 10-20 惠柏新材 301555 --
  • 10-19 德冠新材 001378 --
  • 10-12 天元智能 603273 9.5
  • 10-12 思泉新材 301489 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