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博

撰文丨韩璐
近期,一批国外TikTok(国际版抖音)用户意外涌入小红书。
当两国的普通人通过一根网线串联,从破冰寒暄到热烈互动,一场涉及生活、工作、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的“大对账”,正在小红书上如火如荼地上演。

作为两国不同体系的代表领域,医疗保险成了这轮大对账中的热门话题。
从天价医疗账单到保险的报销比例与赔付率,对账帖下,两国网友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医保体系的公平性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以及美国医疗费用的昂贵及其保险体系的复杂性。
价格与模式的不同,实则是两国医疗体系间巨大的差异。
对于中国的普通民众,美国医保体系的经验教训,不仅对中国医保发展提供了殷鉴,对中国老百姓更有许多学习借鉴之处。
世纪大对账:打破国别信息差
“中国的医疗服务如何?通常需要支付多少费用?”
小红书上,一位海外网友的帖子,开启了中美医疗的世纪大对账。
兼具公共卫生事业与服务属性的医疗体系,双方的焦点无外乎是费用、覆盖率与药品供应上的比较。
费用上,两国网友分享了各自就医的费用情况。

一位中国网友提到,中国的医保体系,以医保保基础,实现了几乎百分百的医保覆盖,政府通过医保制度和医疗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保障,让弱势群体一样能够享受医保的公平性。
虽然仍在完善中,但看病相对便宜,且政府不断通过扩大医保报销范围来减轻患者负担。
美国网友则普遍反映医疗费用高昂。
例如,一位美国网友提到,叫一次救护车需要花费3000美元,在中国,救护车费用大约为300元人民币。
此外,美国的胰岛素月平均费用高达3298元人民币,而中国同类型药物的医保报销后个人月支出仅为276.44元。
在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上,两国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有中国网友表示,中国医保覆盖范围较广,大部分门诊和住院治疗都能按比例报销,且医保报销率较高,中国保险行业的理赔率平均在99%以上。
而在美国,以商保为主的医疗体系里,实则并非国人认知里的“免费医疗”。
美国网友抱怨保险覆盖范围有限,拒赔率高。

一位美国网友提到,自己生病时,某些药物明明在医保目录内,但保险却拒绝报销。
不光如此,低收入民众也会因无法承担高昂医疗费用,可能选择放弃治疗,甚至有人因医疗债务而陷入困境。
他山之石:美国医疗保险的经验与教训
打破信息茧房,一项项成本与服务对比,有人觉得破防,有人觉得祛魅。
抛开情绪看本质,这场对账背后,更应真实地体会到两国医疗体系下,供需两侧的差异。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并没有很多人误以为的全民免费,覆盖面也不如中国的医保。
但美国这套体制下,并非一无是处,反而揭示了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医疗体系演变的一种必然规律。
从美国的医保体系看,其最大的特色之一是政府为老弱病残小托底,成年人对自己负责。

整体来,政府提供的主要是向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倾斜的Medicare和Medicaid等公共保险计划,在职人员主要由雇主提供的团体医疗保险、个人购买的商业医疗保险等覆盖。
明确的人群划分以及责任划分,促成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协同发展。
对于在职人群,美国医疗解决方案基本交给商业医疗保险。
美国商业保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最主要的管理式医疗,管理式医疗又分为HMO、POS、EPO、PPO等多种形式。
目前前四种是比较主流的医保计划,不同医保计划主要是通过保费金额、免赔额、自付比例、是否可以去网络外、是否需要指定PCP、转介几个要素区别开,参保人可以按需购买。
美国医疗保险的模式,从理论上较好的根据美国公民的收入能力和水平进行了平衡。
那么为什么美国居民还是感觉医疗很贵呢?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加重,医疗需求增长后,相应的医疗费用支出在增加。
近年来,美国政府的医疗支出不断增长,已占到GDP支出近四分之一(是美国国防军费的近一倍),当财政逐渐不堪重负,经费不足就会导致成本向用户转移。
另一方面,也有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
作为医疗服务主体,美国医师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偏少,但收费水平和相应的收入全球最高;
从医院费用来看,先进仪器、耗材和检查治疗手段基本是在美国优先得到使用,也进一步推高了治疗费用;
从药物使用上,美国创新药品使用率也更高,美国市场的药品销售额占全球药品市场的44%。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用户会感受到医疗费用贵,但美国医保通过市场化竞争也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当前大部分美国商保能够保障的范围,包括住院费用、医生费用、处方药费用、牙科费用、辅助治疗以及其他费用,其中辅助治疗甚至包括物理治疗、心理健康服务、按摩和脊椎按摩等。
统计显示,1987-2022年美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人均支出从$808增至$6330,年复合增速为6.06%。
医疗保险保费中9成用于医疗费用支出,仅有1成为保险的成本。
也就是说,更贵的医疗费用,绝大部分用来“购买”了更好的专家、治疗和药物。
对个人而言,商保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不止于基础保障,更多是一种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可供市场进行质价比挑选。
反观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也正面临同样的困境,老龄化加速、慢病比例增加,医保承压,但与美国70%的人享有商保相比,中国享有这项服务的比例尚不足1成。

此前有调查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健康的重视,超过80%的人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个性化医疗方案相比传统方案,具有更高的治疗成功率和生活满意度。
事实上,国人对于更优质的专家、医疗服务以及药物等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借鉴美国过去的发展,在现有社保覆盖下,大力发展商保体系亦是大势所趋。
普通中国人,可以做些什么?
中美对账之下,网友们认识到了中美医疗体系的差异,对每个个体,从中有何启发?又能做些什么?
目前国内社保实现了全面覆盖与基础保障,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依旧存在,加上中国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均,专家难约是常事,保基础的集采政策下,药品选择又增加了限制。
此外还存在慢性病多发、重疾年轻化、专业管理少、费用负担大、治疗等待久等难题,广大群众的健康迫切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对于想要提高生活品质、增添保障的中国人来说,社保托底之外,以商业保险为人生添重保障渐渐成为必选项。
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等监管方也连续发文要加强健康险发展,如提出推进医保商保同步结算、全流程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等政策举措,鼓励普通人通过商业保险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纵观中国的商业保险行业,许多保险公司已经在尝试“保险+医疗”的战略布局,不断扩大在医疗领域的业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