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8月22日讯 (本网记者 张兰琴 刘培文 刘昱 文/图) 8月22日下午,由光明日报、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河之光——黄河彩陶文化峰会”在兰州举行,王巍、陈星灿、李水城、韩建业、林梅村、易华6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黄河上游流域彩陶文化为主线,以黄河彩陶文化在甘肃地域的发展为着力点,探讨交流中华文明起源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考古历史文化命题。
峰会开幕式上,兰州市委副书记李森洙,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和光明日报副总编刘伟分别致辞。
兰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建军主持。
作主题演讲的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张掖市委副书记(挂职)陈星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水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建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梅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博士易华。
兰州市委副书记李森洙致辞
李森洙认为彩陶文化是中原文化之根、中华文化之源,此次峰会必将推动彩陶文化研究与交流,为研究黄河文化提供支撑,也将提高甘肃彩陶的影响力,将彩陶文化打造成甘肃的一张文化名片。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致辞
马玉萍表示,“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甘肃现存160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而史前文化遗址中的彩陶文化是甘肃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甘肃有着“彩陶之乡”的美誉,其数量之大、品类之多是国内少有的。甘肃向来非常重视彩陶文化保护工作,天水秦安大地湾等遗址也得到了保护建设,临夏、定西等地也相继建成彩陶主题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为传承弘扬彩陶文化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本次峰会如此高规格、高水准专门研究探讨彩陶文化,尚属国内首次,所以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黄河彩陶文化研究发展和我省的文物保护工作。
峰会上,5位学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借助PPT上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全场嘉宾和观众的倾听与掌声,让大家获得珍贵的文化享受和洗礼。
陈星灿作主题演讲
陈星灿,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中国史前社会学史,是中国史前史的研究权威,现挂职任中共张掖市委副书记,本次峰会上做了《安特生甘肃考古再认识》主题演讲。
李水城作主题演讲
李水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盐业考古、环境考古,代表作品为《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本次峰会做了《世界体系下的史前艺术浪潮:甘肃彩陶及相关问题》主题演讲。
韩建业作主题演讲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考古研究,2016年5月,以《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本次峰会上做了《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主题演讲。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第一个获得中日两个博士学位的考古学家,本次峰会做了《文化交流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主题演讲。
林梅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丝绸之路考古和西域出土文献,主要著述有《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等,本次峰会上做了《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主题演讲。
易华担任峰会主持人
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学博士,长期从事游牧与农耕民族关系史研究,《夷夏先后说》论证了中华民族与文化是游牧与农耕民族与文化的结晶,《齐家华夏说》初步论证了华夏文明形成的历程。现在专注于“上古东西文化交流与华夏文明形成”研究,担任本次峰会学术主持人。
现场观众用手机、相机拍下视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