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平邑县有个地方叫“地方镇”,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
鲁网12月1日讯 在临沂市的平邑县,你很有可能听到这样一番对话。甲问乙:“你是哪个地方的?”乙回答说:“我就是‘地方’的。”
用文字描述,因为加上了引号,大家可能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倘若是口头对话,相信外地的朋友一时半会摸不着头脑,认为乙在答非所问。
不过,在平邑人听起来,这段话就没有太大问题。原因很简单,平邑县有个地方就叫“地方镇”。虽然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但事实的确如此。
(地方镇、平邑县、费县的位置示意)
这个名字叫做“地方”的乡镇位于平邑县东部,与费县接壤。兖石铁路和327国道都从此经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地方镇也相当于平邑县的东大门。
那么,“地方”这个名字是如何成为乡镇区划的名称呢?根据《平邑县志》记载,地方镇因驻地在地方村而得名。在老费县时期(费县和平邑过去同属一个县),“地方”就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村落(现在分为八一、进展、三合、利民四个村),每逢农历四、九赶集,因此后来逐渐演变一个区域中心。关于“地方”村的含义,民间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先民建村时认为此处的土地比较方整,当然也有别的不同解释。
“地方”一词最早出现在乡一级的区划中,是在民国初期。根据《费县志》的记载, 1928年,老费县划为7个区、42个乡(镇)。一区(驻费城)辖1镇7乡:城关镇、上冶乡、白埠乡、石沟乡、地方乡、新文乡、城关乡、薛庄乡,其中就有“地方乡”。从当时的区划上,也不难看出“地方乡”与费城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地方乡”到费城的距离,要比到平邑县城更近一些。
(地方镇)
到了抗战之后,费县析出平邑县,“地方”一带也划入了平邑县境内。根据《平邑县志》记载,1955年,全县辖1个镇、16个区,其中的七区就是“地方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地方乡”设立,后来又一度改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又改作“地方公社”。八十年代中期,公社改为乡镇,“地方镇”这个名称开始正式使用。本世纪初,天宝镇合并到了地方镇,地方镇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
“地方镇”不仅名字有特点,历史底蕴也很深厚,这里是民族英雄左宝贵的故里、九间棚精神诞生地。
关于左宝贵的事迹,相信大家在历史课本上都有所耳闻。《平邑县志》对此的记载是: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地方镇人。1856年,携其弟宝贤、宝清流浪江南,后投效军营,开始了戎马生涯。他叠次提升,历任千总、游击、副将、广东高州镇总兵等职,并以提督记名。甲午战争时期的平壤之战中,左宝贵身负重伤,血透征衣,仍裹创再战;继而胸部、喉部连续受伤,壮烈牺牲。左宝贵牺牲后,清廷降旨,准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议恤,入祀昭忠祠,赠太子少保衔,赐谥号“忠壮”。
而九间棚精神指的是地方镇九间棚村干事创业的感人经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九间棚村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山辟路,发展产业,使得这块昔日的贫穷山村,逐渐富裕起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九间棚已经名声在外,“九间棚精神”也叫响在沂蒙大地。相信来此参观过的朋友,对此都有比较深的感触。
除此之外,地方镇还有“罐头第一镇”之称。这里拥有天宝山山楂和天宝山黄梨两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罐头加工及相关企业超过一百家,是国内有名的果蔬罐头加工基地。以此来看,平邑县的地方镇,还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