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的作者是美国人卡尔·纽波特。他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
深度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地工作,发挥个人最大的认知潜能。它的关键要素有两点:集中注意力和极大的工作强度。
在以体力工作为主的年代,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的差别可能并不明显;然而,目前大部分人都从事知识工作,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的差别变得非常悬殊。数字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两者的差距,布林约尔松和麦卡菲说:“随着智能机器的不断改进,机器然与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雇主越来越更多选择聘用‘新机器’而不是‘新人类’。而只有人类可以做的工作也遭遇了问题,通讯和写作工具的发展使远程工作史无前例地方便,促使公司将关键岗位外包给行业中的翘楚,本地人才的失业率会更高。”也就是说,人类不得不与机器、行业中的超级明星竞争,才能避免失业或者薪酬下降。只有通过深度工作,我们才能成为行业翘楚,不可取代。
虽然深度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成为行业精英,但是生活中仍存在无数阻碍我们进行深度工作的因素,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深度工作呢?纽波特在《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提出了以下四大工作准则:
工作深入
一、工作要深入,成为浮浅世界里的深度信徒,其中又有四种深度工作的方式可供选择:
第一,禁欲主义哲学的深度工作方式:禁欲主义哲学优先深度工作,尽量剔除或减少其他类型的工作,适合工作目标明确、不必承担较大组织带来的责任的人;
第二,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方式:荣格是这种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情,特别适合那些如果不在非深度追求中有实质投入便无法取得成功的人;
第三,节奏哲学的深度工作方式:节奏哲学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形成启动深度工作的常规习惯,适合能够自由安排日程的人;
第四,新闻记者哲学的深度工作方式:只要有空闲时间,便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并不适合深度工作的新手。
拥抱无聊
二、拥抱无聊。我们要习惯什么都不做的无聊时光,而不是在无聊的时候随手点开微博、刷刷新闻,其实我们不妨在无聊的时候思考今天的生活或者明天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够养成高强度工作的习惯:不查收电子邮件,不睡懒觉,不浏览微博,集中地思考一件事情。
远离社交媒体
三、远离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打破了努力创作有实际价值的作品而吸引到人们注意力之间的正向关系,相反,它采用浅薄的集体主义式交换取代了永恒的资本主义交换:如果你注意我说了什么,我就注意你说了什么,不管话语有没有价值。因此,沉溺在社交媒体的点赞或评论中,丝毫不会提高我们的知识,反而会大量浪费我们的时间。当然,如果你有营销需求的话,求助社交媒体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学会拒绝
四、摒弃浮浅,要学会拒绝浮浅的工作。我们在工作中会从四面八方收到无数要求,一旦判断对方的任务对于自己是无关紧要的,就要明确地拒绝,但拒绝的理由则可以模糊地处理。千万不要透露细节,这样会给请求的人可乘之机;也不要出于愧疚,去安抚请求人,这样会给对方留下期待。
选择深度工作方式还是浮浅工作方式决定你完成的是一个庸庸碌碌还是能够为后人铭记的职业生涯。威尼弗雷德·加拉格尔说:“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我认同这句话,比尔盖茨也认同,希望你读完这本书也会认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