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检察机关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姜依菲如其名般“芳菲绽放”,年初获得全市优秀检察官助理,近日又在全省指导性案例撰写竞赛中获得能手称号。
大家这才发觉,这个亲切可人的邻家小妹,不仅是办案“能手”,而且是案例写作一把好手。
能办案会表达写作,这是新时代青年检察官的“标配”。
在办案中成长
姜依菲所在的第三检察部,有一支专业化金融网络犯罪办案团队,她是其中骨干。2019年,姜依菲所在的办案组办理了一起30人“杀猪盘”式虚假荐股电信网络诈骗案。这种人员众多案情复杂的案件是姜依菲的主要“对手”。这个案件里,多名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误入诈骗犯罪团伙,参与程度低,如何处理?骨干成员相对固定,其他人员有一定流动性的犯罪组织能否认定犯罪集团?参与时间不定,所在小团队有变动,如何准确认定犯罪数额?
姜依菲在做电子数据审查
为了论证清楚这些法律难题,姜依菲当面与公安机关沟通,引导全面、规范提取电子数据,准确认定人员参与时间、参与培训时间、安抚诱骗被告人继续投资、获取被害人损失提成等犯罪事实。多次和办案组成员沟通论证,理清团伙内部分工,描绘出人员层级架构图,同时深挖追捕线索,成功追捕10名犯罪嫌疑人。对主动认罪认罚的在校生、实习生,姜依菲认为应当依法从宽从轻处理,获得法院判决支持。在一件件疑难复杂案件中,姜依菲把书本里学到的法律知识融入司法实践,逐渐成长为一名办案能手。
案外有更多思考
电信网络诈骗人人痛恨却总有人“被坑”,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同样重要。
近两年,姜依菲在办案中发现,万物互联的时代,非法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
面对司法实践中“两卡”案件罪名适用不一的问题,姜依菲梳理刷脸认证案件罪名适用的不同情形,辨析两卡案件场景中刷脸的功能和不同罪名的界限,在刷脸行为类型、功能的基础上,区分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准确认定行为性质。据此,她撰写相关调研获得省级优秀检察理论研究成果奖。
理论总结的同时,姜依菲更喜欢“下沉”。她梳理近三年辖区在校生作案高发院校、高发类别,多次走进学校,开展以防范电信诈骗、两卡犯罪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并推动研发“防骗码”和“平安校园行每日学”等检察数字产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推动平安校园建设、筑牢预防犯罪的防线。
姜依菲走进校园普法
拒绝就案办案,姜依菲对司法办案理解在不断深化。这些或深或浅的思考累积下来,成为姜依菲鲜明的职业气质,嫉恶如仇又悲天悯人。
比赛“反哺”未来办案
十年间,姜依菲走出了象牙塔,跻身优秀检察人才行列,这是用一个个案子喂出来的,也是用一场场竞赛“淬炼”出来的。
在全市指导性案例撰写比赛中,经过院内初训、院内选拔、市院培训、市院竞赛,姜依菲以第二名的成绩斩获“标兵”称号,获得代表南通参加省级比赛的“入场券”。
“虽然有多次市级竞赛的经验,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我不能掉链子。”在备考“省考”期间,姜依菲模拟撰写、听课、分类梳理案例、制作模板,不断重复阅卷、撰稿、打磨、复盘、提炼的过程,每天都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托班的儿子总会问她:“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三年级的女儿也偶尔抱怨:“妈妈,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我好想你在我身边。”但更多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备战。
备考的30多个日日夜夜,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的训练,她却沉浸其中,不知疲倦。“指导性案例从事实认定、证据运用、法律适用、政策把握、办案方法等方面凝练‘司法规则’,指导性案例竞赛不仅教会我怎么写案例,更教会我怎么办案件。”
“这次竞赛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更是对自己不足与短板的检验。我将把竞赛经验和成果带到以后的检察工作中,通过解构指导性案例,更深、更实体悟检察工作,进而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重塑、完善。回归工作后,我将继续加倍努力,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