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喜欢搞个大新闻的马斯克,最近在替特朗普干脏活之余,又搞了个大新闻。
他查账后发现,美国社保数据库中3.98亿的在案人数不仅比美国的活人多了6000万,甚至还有1000万名百岁老人,其中不乏240多岁和360多岁的“元婴期”大佬。
算下来,这位老寿星或许还为了美国独立,以120岁高龄打响过莱克星顿的第一枪,开国元勋实至名归!
逼着美国社保署官方下场澄清之后,马斯克又放出了一个新的“暴论”——
他宣称刚刚发布的新一代大模型Grok-3由10万块英伟达H100显卡训练而成,能够拳打ChatGPT、脚踢DeepSeek,是地球上最聪明的AI!而且限!时!免!费!
抛开成绩不谈,从Benchmarks的测试结果来看,马斯克的Grok-3确实发挥出了算力的威力,DeepSeek的上一版V3也沦为了背景板。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得出共识:AI,已经成为未来科技的角斗场。
DeepSeek的做法,有点像是“四两拨千斤”:既然无法拿到最顶尖的硬件和大规模的算力,就只能用精确的算法输送给大模型进行推理,反而带来了极高的性价比;
而马斯克的做法,则是经典美式的堆人、堆钱、堆资源,主打一个力大砖飞。
正因如此,才有传闻称马斯克要全资收购英特尔,这家引领了行业发展几十年的芯片巨头!
那么,马斯克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英特尔又能否起死回生?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英特尔:走向终局之战
去年12月底,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宣布离职。
在他任期内,盲目扩建工厂、产品研发失利、错失AI智能芯片研发先机等一系列问题,让英特尔股价累计下跌超60%,也揭开了这家龙头企业最后的遮羞布。
详情请戳:《3年蒸发1万亿!半导体行业大地震,谁是背锅侠?》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英特尔目前只有两条出路:要么降本增效,忍耻苟活;要么ALL IN最新的18A芯片,拼死一搏。
遗憾的是,不光18A芯片遥遥无期,就连降本方案也已经接近极限——
目前的英特尔在经历数轮大裁员之后,员工规模终于回归了2018年的水平,但531亿美元的营收却比当年少了180亿!根本没有科技行业挣大钱的样子。
更惨的是,英特尔还被美国的《芯片法案》“忽悠瘸了”,斥巨资在各地接连建厂,没想到却被拜登放了鸽子——
在去年10月份面对议员质询“英特尔有没有拿美国政府补贴的钱投资中国”时,英特尔CEO只能沮丧地地说出一句:
“我们压根就没收到来自美国的资金(约85亿美元补贴)”,更别说承诺的110亿美元贷款,和25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了。
直到今天,英特尔才堪堪收到22亿美元。
即便能全额收回这些补贴,英特尔还要被芯片禁令所影响。“在失去25~30%的市场份额之后(指中国市场),额外扩张的30%产能,能卖给谁呢?”
总结下来,就是人多厂大赚得少,产品还正在被新事物淘汰。唯一能够自救的“责任人”董事会,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法挽大厦于将倾。
就因为是这么一个烂摊子,英特尔如此大厂,才至今都没寻得合适的CEO!
2024年最惨的芯片大厂,被迫走入一场终局之战。
而要想破局,就得有一位铁腕手段的CEO站出来,进能搞定董事会,退能整合内部研发和制造,还能给予市场信心。
符合条件的大统领,其实屈指可数。
02. 马斯克:困境中的豪赌!
今年1月11日,马斯克在成为美国政坛上活跃分子的同时,又在X平台上转发了一条帖文,并附言“Make Europe Great Again MEGA!!!”(让欧洲再次伟大)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ALL IN特朗普取得胜利后,马斯克通过支持英国改革党、德国另类选择党等行动,在欧洲政局中的二次豪赌。但直接涉政、甚至还有过一些在欧洲人看来“极右”的激进言论,也让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陷入了一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抵制运动中。
有德国用户就直言:“我不希望自己每天开的车,是由一个政治立场过于鲜明的企业家所打造的。”
1月26日,德国能源供应商 Badenova、房屋建筑公司 Viebrockhaus 以及连锁药店 Rossmann等多家企业均表示将不再采购特斯拉,现有租赁期满后也不会续签。
于是,今年1月特斯拉在德国的销量同比暴跌60%,仅为1277辆;英国下跌18%、丹麦下跌40%、法国下跌63%、西班牙惨跌75%……
而马斯克的政治豪赌,也是事出有因。
整个2024年,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下滑已经超过10%:
也就是说,欧洲销量爆冷,不过是特斯拉全球产销压力的缩影。
在大促的第四季度,Model 3/Y两大车型也只交付47.2万辆,低于市场预期的48.5万辆;全年不仅没有“保持50%年增长率”,反而产销两端双下滑……
和英特尔的逻辑有所不同,如今的特斯拉想要破局,就要推出新的、划时代的产品:无论是Model Q、Robotaxi,乃至能服务于人类的AI机器人,什么都行。
正因如此,不甘心只做一家车企的特斯拉才会在人工智能领域下重注,以期和X(推特)、xAI、Space X等公司一起,拼出马斯克科技帝国的巨大版图。
也正因如此,截止到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就囤了3.5万块满血版英伟达H100芯片,如今已经加码到约20万块,毕竟芯片都是构筑大楼的根基所在。
收购英特尔,就能让马斯克补全在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上游产业链,有了可以比敲代码更底层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石。
当然,英特尔的巨大体量也很有可能让马斯克陷入债务危机,甚至特斯拉股权会被再度稀释,可以说这是一场困局中的豪赌。
而每当马斯克深陷困局的同时,也是他做出一飞冲天逆势而起“大局”之刻。所以这一次,马斯克又想要做一盘怎样的局?
03. 图穷匕见:马斯克的科技版图
2022年10月28日,马斯克用440亿美元成功将推特私有化,成为自己豢养的“小蓝鸟”,喉舌战争的关键之地。
当时那场收购案可以说是精彩绝伦,详情可以戳这篇了解《变天了!马斯克440亿拿下推特,一盘大棋终于开局了!》。
从突然掀牌成为推特大股东,到推特紧急自救的“毒丸计划”,再到和解后又“不卖了”的起诉收购,让马斯克在资本操盘上的手腕与能力都显露无疑。
所有人也都清楚,马斯克在下一盘事关全球“喉舌”的大棋,但阳谋无解。
不过遗憾的是,全球性综合社交软件X的宏图计划,在马斯克收购后并没能顺利展开。如今不仅股价大跌,地位还被Tik Tok、小红书等企业前后夹击。
但马斯克的野心,却并没有停止。
因为在推特之后,他还有一盘必须要获胜的棋局:AI。
毕竟AI带来的不仅是舆论喉舌之利,还有切切实实物质层面上,足以改变未来生态模式的本源性变革。
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最赚钱的,并不是尚在孵化中的各种大模型,而是实打实股价上涨的英伟达,这一点相信所有人都有所眼红。
哪怕是在DeepSeek的冲击之下,英伟达股价一度大幅下跌,却又很快翻红。因为作为未来科技的基石,能够自主训练大模型的GPU,只会带来日益旺盛的需求。
于是短短几日内,英伟达(Nvidia)股价一口气回弹3%,市值一夜之间增加9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74亿元),俨然新能源领域的“宁德时代”。
以马斯克的性格,当然不愿等在老黄书房门前排队看“赌性坚强”,这才会和待价而沽的英特尔一拍即合。
其实观察特斯拉的发展路线,大多数人都会发现特斯拉正在不断“简化”智能汽车的制造路线。
无论是中央集成式的电子电气架构、4680电池、一体化压铸还是极简的外观内饰,这当中当然有技术发展的底色,但特斯拉做减法的初衷是不变的。
而不论是AI,还是特斯拉机器人制造,都逃不开补全芯片设计与制造这一环节。
纵观全球,目前同时具备这两项实力的只有英特尔。
诚然,许多人猜测马斯克如果收购英特尔后第一件事就是剥离掉各大晶圆厂这些亏本的芯片制造厂,进行“断尾求存”。
但基于马斯克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未必不会在某些方面进行简化,改造成更符合他预期的工厂。
毕竟在人类实现人工智能与登上火星的路上,芯片制造是必须拼上的版图!
英特尔,也找到了一个能被大众信任,还能力抗董事会、充满领导力的大统领帮助他们找准正确的方向走下去,甚至附赠了一条还不错的“销路”。
当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场景。
如今的英特尔尽管股价狂跌,但市值依然有1130亿美元。以特斯拉去年71.3亿的盈利水平来看,还得再挣个十几年。
而马斯克在X上折戟、特斯拉受挫、欧洲舆情未解的前情之下,如何募集资金、力排众议,也是一道难关。
而英特尔作为一个估值1000亿、盈利500亿的渊源大厂,也收到来自亚马逊等诸多企业的橄榄枝。究竟能否牵手成功、为彼此亮灯,还有待商榷。
但至少从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发展来看,能够出现一家打通芯片制造与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巨头出现,为未来人类的发展给出新方向,未必是件坏事。
不过商场如战场,落子无悔,愿彼此,未来可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