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烧钱大赏:研发投入哪家强
怎样判断一家公司的未来竞争力?答案是创新。公司要想实现创新,就需要极大的研发费用。通过这一指标,投资者大概率能够推测出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追踪了12家互联网明星公司2013-2018年的研发占收入比重,并就关键数据做了盘点分析。
我们先来分析总的研发费用。这些年,BATJ的研发投入情况是怎样的?
阿里巴巴连续五年研发投入第一
最值得关注的焦点无疑是阿里巴巴。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高达374亿,较2017年增长了147亿。光研发费用的净增长便接近第三名百度2018全年的157亿。
阿里对研发的重视造就了达摩院、平头哥芯片、阿里云、菜鸟物流等一系列深厚的技术壁垒。尤其是达摩院,覆盖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X实验室五大研究领域。除此之外,还涉足医疗领域,通过AI系统对CT影像进行智能检测和识别,帮助医生提升肺结节诊断效率;在城市治理方面,达摩院与阿里云城市大脑一起,将在杭州试点智能交通。毫不夸张的说,阿里巴巴正在用实打实的经费缔造科创领域旁人难以逾越的高墙。
价值观正确的公司并不会遇到过多阻力。马云坦言社会责任与世界担当是阿里巴巴探索人类科技前沿的根本动力,而资本市场也在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认可。
腾讯重新巩固技术成果
这些年腾讯的研发之路走得并不畅顺,甚至被人指责“失去梦想”,质疑不再具有互联网基因而往财团化的方向进击。但事实并非如此,五年里的研发费用逐年递增,但一直以来内部有一种声音认为公司资源和研发力量存在分散浪费的情况。腾讯近期宣布成立技术委员会。希望借此强力推动内部开源协同的步伐,从而减少代码的重复开发,提升项目推进效率。
以人工智能开发为例,鹅厂的技术落地都在贴合场景需求的框架下推进,而非前期投入大量资源堆叠前沿技术以备落地场景的出现。但这也无可避免造成了陷入重复发明轮子的漩涡里。几乎每条业务线都有AI研发团队,微信就有自己的AI team,腾讯内部还有优图实验室和AI Lab。拆墙和融合,无疑将是腾讯接下来要攻克的研发重点。
百度还是第一梯队吗?
2016年对百度来说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年份。那一年的研发费用为101.51亿元,较15年的101.76亿还下降了0.2%,百度试图重振研发。
2017年1月17日,随着陆奇的加入,度娘喊出了那句重拾希望的口号:“All in AI”。同时,阿波罗无人驾驶项目也被正式提上日程,并大胆提出开源计划。百度的AI战略的运行是成功的,它让百度的技术实力维持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梯队。
但随后而来的陆奇离职让百度的AI前景再次蒙上阴影。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这两年的发展证明百度并未放弃在AI领域的深耕。在19年开发者大会上和“宏颜获水”一同到来的,还有百度发布的小度助手,阿波罗5.0,百度大脑5.0以及宣告L4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两百万公里。毫无疑问,AI战略重新定义了百度本身,增加研发投入的选项也变得愈发明晰。
京东去年研发经费首破百亿
京东的占比排名相对靠后,就事实而言,造成占比差距明显的原因在于18年京东的总收入突破4620.19亿大关,大幅领先阿里的3768.44亿。
但即便如此,京东在18年的投入也仅为121.44亿元,同期阿里为374.35亿元。虽然如此,但突破一百个小目标的研发投入也并非一个小数目。京东烧钱了,然后呢?
从智能物流到无人仓库研究,京东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缔造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东哥本人更是在2017年开发者大会上奋力疾呼:“要用12年的时间,让技术驱动和支撑今天所有的业务”
京东便用实打实的资金投入践行这句话。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出的NeuHub智能开放平台上孵化出了京东AI客服来提升运营效率。云计算领域完成首款云计算一体机JDSystem360,提供108项服务;京东无人机与无人车在部分省市区域进行常态化配送,无人仓则通过全局部署、自主决策能力使得运营效率较传统仓库提升3倍。
功不唐捐,一系列的努力让京东交出了史上最好的财报,京东物流更是迎来了扭亏为盈的高光时刻。京东似乎也已经告别了18年个别事件的影响,逐渐收复失地。
接下来回到占比排名情况。以2018年的排名数据为参考,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TOP1:金山深度布局云办公服务
股票代码:03888.HK
2018年收入59.1亿/研发投入18.38亿/研发占比31.11% /排名1#(单位:人民币)
研发占比最大的便是金山软件了。仅是在2016年下降至22.17%,而后在去年突破31.11%占据榜首,这在互联网公司里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金山软件在一站式云办公服务深度布局,通过云端存储、云协作等功能满足碎片化、多场景办公需求。金山曾经是中国软件行业的底气,保持如此高的研发水平也许是创立伊始便镌刻在公司里的基因。
TOP2:研发支出那么高,但携程并非一家技术公司
股票代码:CTRP
2018年收入309.65亿/研发投入96.2亿/研发占比31.07% /排名2#
携程从14年开始便从来没用让研发占比跌破30%。公司高层基本每年都要解答这个问题:由于统计方式不同,携程的研发费用里除了真正用于 IT 技术开发的费用外,还包括了一大块与各类供应商对接的人员、沟通成本。CFO坦言未来将会考虑重新衡量计算规则。
TOP3:搜狐在信息流领域再出发
股票代码:SOHU
2018年收入129.23亿/研发投入30.28亿/研发占比23.43% /排名3#
搜狐也选择了将研发占比维持在了20%以上的水平。信息流和垂直领域的布局是搜狐AI研发投入的重头戏。除此之外还有内容营销与IP化。而搜狐想要在内容领域光靠研发的加大投入来实现突破并不容易,能否抓住未来内容风口将会是搜狐未来的机会。
新浪与微博:巩固护城河优势
新浪代码:SINA
2018年收入144.69亿/研发投入23.74亿/研发占比16.41% /排名4#
微博代码:WB
2018年收入117.94亿/研发投入17.14亿/研发占比14.54% /排名6#
早在2014年微博便以37.66%的研发比率占据榜首,而后逐渐下跌。这要归功于总营收近三年的飞速上升,从45亿增长至117亿,作为国内最大的影响力平台,微博的战略布局重点仍然是内容生产者与MCN,近期宣布将在硅谷建立北美研发中心。
新浪的研发投入在近年内维持在了16%~25%的区间。这在互联网公司里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新浪选择深耕媒体,社交,新闻资讯等优势领域作为研发布局重点。这也让有限的资源得以往巩固护城河的优势方向发展。
百度:重回第一梯队
股票代码:BIDU
2018年收入1022.77亿/研发投入157.72亿/研发占比15.42% /排名5#
2017年1月~2018年7月,随着陆奇的加入,度娘喊出了那句重拾希望的口号:“All in AI”。同时,阿波罗无人驾驶项目也被正式提上日程,并大胆提出开源计划。百度的AI战略的运行是成功的,它让百度的技术实力维持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梯队。
网易:三大平台重点发力
股票代码:NTES
2018年收入671.56亿/研发投入77.92亿/研发占比11.6% /排名7#
网易五年来的研发投入比例维持在10%左右。虽然网易布局AI已久,但是前几年AI还没有因深度学习而突飞猛进,无法上升到战略层面。节点性的事件发生在2017年,网易AI团队升级为人工智能事业部,开始真正为集团其他业务赋能。网易也划分出AI战略的三条线:AI平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网易AR、语音识别和对话式人工智能方向上的语音交互。
美团:努力打造交易型超级应用
股票代码:03690.HK
2018年收入652.27亿/研发投入70.72亿/研发占比10.84% /排名8#
美团2018年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大幅增加了科技研发费用。2018年的研发开支为70.7亿元,较2017年的36.5亿元增长93.9%。美团坚持用科技赋能互联网,利用科技提高运营效率,加快现代服务业升级。并且在人工智能、无人配送等前沿技术都有不小的投入。美国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公布2019年“50大最具创新精神公司”榜单,美团以开创性的交易型超级应用高居榜首。
阿里巴巴:研发投入五年连续第一
股票代码:BABA
2018年收入3768.44亿/研发投入374.35亿/研发占比9.93% /排名9#
打造了达摩院、平头哥芯片、阿里云、菜鸟物流等一系列深厚的技术壁垒。尤其是达摩院,覆盖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X实验室五大研究领域。除此之外,还涉足医疗领域,通过AI系统对CT影像进行智能检测和识别,帮助医生提升肺结节诊断效率。
腾讯:重新巩固技术成果
股票代码:00700.HK
2018年收入3126.94亿/研发投入229.36亿/研发占比7.33% /排名10#
近期宣布成立技术委员会。希望借此强力推动内部开源协同的步伐,从而减少代码的重复开发,提升项目推进效率。
小米:生态链协同创新研发
股票代码:01810.HK
2018年收入1749.88亿/研发投入57.76亿/研发占比3.3% /排名11#
小米的研发费用比还没有超过4%。也许和小米的定义有关,即许多研发项目并非由小米本部所主导,而是强调一个生态里多公司的共同建设。小米的研发占比仅仅维持在2.26%~3.3%的水平。生态链已初具规模,可以预见集群效应将很快出现。
京东:营收的巨人,研发投入要跟上
股票代码:JD
2018年收入4620.19亿/研发投入121.44亿/研发占比2.63% /排名12#
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出的NeuHub智能开放平台上孵化出了京东AI客服来提升运营效率。云计算领域完成首款云计算一体机JDSystem360,提供108项服务;京东无人机与无人车在部分省市区域进行常态化配送,无人仓则通过全局部署、自主决策能力使得运营效率较传统仓库提升3倍。
资金的正常流通好比是一家公司澎湃流动的血液,所到之处,带来最关键的营养资源。财报里揭露的数据正是对一家上市公司最严苛的审视。各个公司在财报里分别给投资者交代了他们在研发与创新领域的态度与期望。
数据本身不会说话,如果能用可视化的方式将财报数据密码跃然纸上,投资者也便具备了上帝视角的能力。直接阅读数字有一种独特魅力,那就是能将人从天花乱坠的感性故事里冷静下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