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商业热潮是美国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那时消费主义喧嚣尘上;金钱的价值观既不“正常”,也不“自然”;它们是新经济和新文化的历史产物,“绝不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过去,价值观是从教会获得的,现在他们是从“商业和消费”中得到的。
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渐渐地转变为消费社会的价值观;什么“分期付款”,“超前消费”的呼声甚嚣尘上,有点闲钱的美国人,不是家里屯了好些房,就是手里捏着好几支股票,天天做着发财梦。那段时间美国经济已是连续十多年高速增长,楼市股价更是狂飙突进。
但到1929年初夏,美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6月份,工业和工厂生产指数见顶,汽车产量同比增长放缓。经济扩张的峰值出现在1929年8月。同时,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出现了衰退。1927年,澳大利亚和荷兰经济开始恶化,1928年德国和巴西已进入萧条期。1929年上半年,阿根廷、加拿大和波兰紧随其后进入衰退。
到1929年9月3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见顶,至10月28日,即所谓的“泡沫破裂之日”下跌32%。接下来我们回看一下1929年美国10月最后的10天。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这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由于金融业崩盘,消费力下降,各种工厂开始减产,缩减生产规模,解雇工人,导致失业率飙升。累计破产企业超过10万多家,倒闭银行11000余家。城市居民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只能用木板、旧铁皮、麻袋、纸板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因为没钱买汽油,汽车改为用牛拉动,大量之前富有的商人和银行家,因为破产,只能在街头推着小车卖苹果。
1928年,失业率仅为3.2%;
1930年,失业率增长了200%,达到8.7%;
1931年,失业率增长到15.9%;
1932年,失业率猛增到23.6%;
1933年,失业率为24.9%。
1933年,超过1500万人失业。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失业率。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河海,使这条河变成"银河"。牛奶从奶厂到消费者手里面,是有中间渠道和成本的。即使牛奶是免费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免费拿到牛奶。为什么呢?牛奶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贩卖,都需要成本。这些成本,都是加到最后消费者要付的价格里面去的。哪怕资本家免费提供牛奶,运输工人免费运输,售货员甚至都不要工资,那包装盒总要钱的吧?储存总要钱的吧?运输车的汽油总要钱的吧?
当时大萧条的时候,社会是怎样的呢?工人普遍失业,没钱;就算奶厂白送牛奶,经过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贩卖这一系列程序,牛奶到商店里的价格,工人仍然买不起;工人买不起商店的牛奶,那么商店就卖不出去(这是句废话);商店卖不出去牛奶,就不会进货;商店不进货,奶厂的牛奶就卖不出去;奶厂的牛奶卖不出去,就只能存着;储存需要电(低温),需要消毒,需要雇佣工人操作,都要钱的(而且存着也卖不出去,只会越存越多)……
所以,牛奶只能倒掉!这就是生产过剩;那么缺衣少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接着往下看。
那些相对幸运的人没有失业,可他们的工资减少了大半部分,或者工作时间减少,最后到了兼职状态。即使是中上阶层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和律师,他们的收入也下降了40%。以前享有经济保障的家庭突然面临财务不稳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会遭遇停薪。家庭在日常生活开始了节俭。他们保留了厨房花园,修补破旧的衣服。
许多家庭已经没有食物来源,为了解决生计,他们自己的花园种植蔬菜甚至草药,努力实现自给自足。一些城镇允许将空地改建为社区“节俭花园”,居民可以在那里种植粮食。
1931年至1932年间,底特律的“节俭花园”计划为大约2万人提供食物。经常看到一些经验丰富的园丁帮助之前身份体面上班族的人在种植粮食,不过这些上班族为保持体面, 仍然穿着白色系扣衬衫和休闲裤 。
在大萧条之前,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妇女基本为全职太太,过着很舒适安逸的生活,可大萧条期间,一些家庭不得不通过增加额外的工资收入来维持中产阶级收入。
有几个工种,是当时美国男性所不能接受的,那就是文职和服务行业,所以在大萧条时期失业人口普遍存在,但已婚妇女的就业人数却在增加,因为妇女不得不去从事当时男性不能接受的文职或服务行业职位。妇女找到了秘书,教师,电话接线员和护士的工作。但在许多情况下,雇主向女性工人支付的费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家庭妇女沦为廉价劳动力。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从1929到1932年,美国爆发暴动2700次以上。美国更先后有200万农民发起暴动,艾奥瓦州的所有公路,都一度被愤怒农民封锁。
1929年-1933年,美国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700多万,大多数是因为自杀和营养不良。在当时,美国甚至出现了一些自杀的黑色笑话:在客人入住酒店时,服务员会问他们,是要一个可以睡觉的房间?还是一个方便跳楼的房间?失业加上投资失利导致的破产,使1929-1933年,美国年自杀率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从1928年的每10万人的18.0,上升到1932年每10万人的22.1,这是美国历史记录的最高值
由此可见,经济大萧条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很难有人可以幸免于萧条。总结一下经济大萧条都有哪几大特征:
1、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出现批量破产倒闭;
2、进出口贸易停滞,粮食价格飞涨;
3、债务违约率增加,流动性变差;
4、失业率破历史记录,社会充满无业游民;
5、工作收入低,人们没有消费欲望;
6、经济刺激政策失效,社会情绪低落,死气沉沉,对任何事都没有信心。
就目前来看,似乎有那味了;但还是希望全球人民能完全战胜这次疫情,恢复经济,走出经济低迷。
如今的 纺织服装企业
该怎么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