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是女人的资本”,这句话似乎暗示了一个事实:在人类社会中,女性的外表往往比男性更加注重。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动物界,却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许多物种中,往往雄性比雌性要更好看,比如公猫的皮毛更加柔顺光泽,眼神更加湿润明亮,孔雀公孔雀的尾巴可以开屏形成绚烂的色彩图案来吸引异性。
这似乎表明,在自然界中,雄性动物的外表往往比雌性更加美丽。
那么,人作为高等动物,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中,情况却恰恰相反呢?
动物界中的“美男子”们
在动物界中,我们常见的雄性个体都拥有更加艳丽夺目的外表,展翅欲飞的孔雀,金黄的狮鬃,都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华丽的装扮看似奢侈,实则蕴含着动物求偶时的生存智慧。
雄孔雀五彩斑斓的长尾,能为其赢得伴侣的青睐,据统计,尾羽数量越多、颜色越艳丽的孔雀,往往健康状况越好,寄生虫越少。
这说明它具有抵抗疾病的优良基因,值得雌鸟选择,当孔雀在雌鸟面前翩翩起舞,张开肥美的尾巴时,就如同在无声地宣告:我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繁衍后代的能力。
在云南的森林里,雄织布鸟更是把“房前屋后”打扮得五光十色。
它们用花瓣点缀鸟巢,跳起动人的求偶之舞,这些“房产”成为其吸引异性的资本,历经一个寒冬,这些精心编织的巢穴可谓织布鸟的杰作,完美的结构和细腻的装饰展示了它们的建筑天赋。
当我们赞叹雄鸟的“花枝招展”时,也应该看到自然选择的智慧,动物们艳丽的外表需要健康的体魄才能维持,这些特征成为雌性认可雄性基因的“身份证”。
在丛林法则中,这是雄性求偶的保险箱与王牌,优秀的基因值得雌性付出巨大的养育成本,因为它们最可能适应环境,繁衍出强健的后代。
雌性外表朴实无华,但也是生存的需要,它们不需吸引异性,只需专注于后代的哺育,低调的羽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色作用,让雌鸟可以悄悄隐匿在丛林中,当捕食者逼近,雌鸟可以迅速带着幼崽逃离险境。
在自然界中,两性个体都在环境的选择下优化了外表,看似奢靡的华服,正是生存智慧的结晶,所以有时候认为动物们珠光宝气外表是虚假的,殊不知动物的“打扮”正流露着适应性的聪明,因此大家在欣赏壮美的孔雀舞时,不妨细细体会大自然的造化巧思。
但在动物王国中并,并非所有物种都遵循“雄性花俏,雌性朴素”的模式。
有些物种呈现出两性特征的反转现象,例如肥嘟嘟的海象雄性,相比修长型的雌性显得圆滚可爱,鸸鹋雄鸟则会孵化蛋和照顾雏鸟,而夺人眼球的长羽冠和艳丽羽毛属于雌性,究其原因,这些特例同样源自求偶时的生存策略。
海象雄性需要在冰天雪地中禁食数月,依靠蓄积的脂肪度过苦寒,因此球滚滚的身材反映了它强健的体质。
倘若海象追求苗条,势必瘦削得无法抵御严寒,因此圆嘟嘟的体型反而成为海象雄性吸引异性的突出优势。
所以动物的外表特征并非单向追求艳丽,而是在环境压力下找到适应的最优状态,我们习以为常的“雌雄殊态”也可能颠倒,这正展现了大自然聪明的无限可能。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天才在于发现规则,才华在于破除规则。”动物王国的造物主既遵循生存规律,也擅长颠覆创新。
看完了动物界的“美男子”们,下面带大家看看人类社会,不过人类社会的情况恰恰和动物界相反,人类社会一般都是花枝招展的美女,那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漂亮的美女
相较于自然界中的动物,人类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其实并不明显,其实就是男女之间的外貌差异,但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两性之间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美丽”追求,这一现象的根源,需要我们从更宏观的社会形态变迁去审视和理解。
在远古时期,人类生活仍深受大自然的支配,那时的人类为了生存,就产生了分工合作,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劳动如打猎、耕作等,女性则主要负责育儿。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男性在狩猎采集者时期就构成了家中更重要的“柱子”,所谓狩猎采集者就是原始部落生活中的打猎、采集果实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一般都是男性去做。
那么男性是狩猎采集者,就有权利分配自己狩猎的所有物品,女性就是被授予者,男性给女性多少,女性则收获多少,于是一种父系社会形态渐渐兴起并延续了几千年。
在这一背景下,男性获得了绝对的优先择偶权,女性的地位则受到影响从而变低,成为男性的附属。
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选择价值,女性不得不从容貌着手,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以获取男性的青睐。
这成为她们获得稳定生存的必修课,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女性普遍表现出比男性更强的“爱美”意识。
她们注重外在打扮,用精致来彰显自我,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尤为突出,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雕塑,处处反映出重视女性外貌的审美观念。
以足纤小、皓齿白璧、窈窕淑女为代表的古典美女形象,成为可供男性欣赏、选择的对象,强大的男人甚至一夫多妻,这些妻子其实也是男性实力的象征。
比如说古代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吧,而且除了宫里的女人,外面的女人还一窝蜂的想要进宫,为了进宫她们学习琴棋书画,身材样貌也都是一顶一的好,这也导致古人对女性的定义几乎局限在外在容貌,忽视了她们的内在世界。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逐步提升,当她们也能走出家门,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时,生存压力就不仅仅局限在“找一个好男人”。
相应地,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定义也越来越丰富,不再被“漂亮”这一外在要素所束缚,现今看来,真正的女性力量来源于内心,而非皮囊。
因此当代女性的“爱漂亮”已经蛻变为一种自我满足和提升,不再是为迎合或依附而存在。
她们也更看重男性内在的品质,而非仅仅相貌,随着性别地位的逐步平等,我们看到人类社会中两性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比如说,现在的女性更倾向于与事业有成、谦逊内敛的男性在一起,而不再简单地被外表骗。
她们也愿意与男性分担家庭责任,共同抚养后代,这反过来也促使男性更注重内涵修养,而非仅仅依靠外在条件。
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中的男性就不帅了,只是和女性比起来,男性对自己的样貌没有女性上心,男性一般不会在意今天出门穿什么,头发怎么梳,要化个什么样的妆,
这也和男性自古以来的地位有关,他们不需要美化自己取悦别人,不过什么都有例外,如果有龙阳之好的,美化自己也是正常。
而且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结语
美与漂亮是主观的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容貌和气质有自信,发掘内在的美。
而“爱漂亮”的演变历程则折射出了人类社会积淀的文明成果,也预示着两性互动将走向更高境界。
当女性的选择权得以恢复,我们会发现她们内外兼修、气质优雅的模样,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缩影。
人们也会重新审视“美”的内涵,不再被表象所迷惑,这种进步必将推动两性关系向更加和谐美满的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