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日前在杭举行。这也是杭州连续两届举办该项大赛的总决赛。“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是杭州办赛的题中之义,要如何留住项目、加速转化?日前,《杭州新闻联播》的“新杭州 新观察”专题聚焦此次大赛,关注杭州的“雨林式”生态如何让“颠覆性技术”落地开花。
大赛开幕前,这次比赛的举办地余杭区就邀请169个参赛项目的选手走进海创园、阿里巴巴等园区实地参观,用一场产业政策推介会率先发出名片。
而同一时间,杭州双十平台颠覆性技术成果路演也在举行,来自众多新型实验室的项目团队与重点企业、投资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现场接洽,对接比竞赛先一步火热了起来。
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招商部副部长 朱竹清:
经济增长的动能就在这些好项目、好技术、好企业里面,我们余杭有一个“黄金68”条,这是我们余杭专门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套餐。
参赛项目 北京凝基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凯:
长三角很多的城市也来跟我们去谈想落地,当时(杭州的)成果转化中心知道这个事情立刻来到北京和我们交流了一下,然后又立刻邀请我来杭州,我们也希望这个板块能够在杭州去生根落地。
把好项目留下就地转化,这份迫切也直接体现在了今年大赛开幕式上发布的配套政策里。
昨天杭州发布了涵盖15条内容的《杭州市关于加速颠覆性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重大措施》。对比上一届大赛发布的政策,最明显的就是增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部分。
这些颠覆性技术落地转化究竟需要怎样的土壤?在大赛展示区我们发现了一个隐藏着答案的展位。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碳纤维事业部 副总经理 汪波:
去年的话我们给他拿出来的样品大概是这样的,可能就是一点点,到今年的话,你可以看到这八卷都是,有这种批量化产品开始过来了。
2023年初杭州第一次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时,汪波还是作为选手带着“高性能石墨烯基碳纤维及产业化”项目来参赛,最终获得了优胜奖。
在大赛脱颖而出,让团队更加明确了技术路径和应用场景,就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通信领域,并且着手把实验内容放大,建立起年产吨级的小试产线。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碳纤维事业部 副总经理 汪波:
如果不知道它用在哪,就只是做这个技术,可能很难很难有决心去推动(转化)这个事情。(赛后)公司也比较重视,也下定了决心要做产线和扩大。这个(产线)整体全部弄下来也要五六百万。
这一年多来,尽管高烯科技的母公司为产线建设提供了千万级的资金保障,但在寻找生产场地、环评申报等环节也曾碰到过难题。
余杭区良渚街道经济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 张秋杰:
他们需要新增产线之后,区应急局、消防还有环保这些相关部门科室在园区的一楼开了个协调会,解决了企业做立项和环评之类的(问题)。
回看汪波所在项目的成长路径,找准赛道资金保障以及解决实际运营中的难题,是技术成果加速转化的重要因素,而对此以办赛为契机,杭州也给出了颠覆性的答案——两项全国首创在。
在昨天的总决赛开幕式现场,由杭州市联合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首支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基金签约,首期基金2亿元,为具有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杭州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维启:
颠覆性技术早期往往风险比较高,市场(社会投资)失灵的地方,由我们国有资本来进行投资,基金在一些项目甚至企业还未设立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种子投资。
此外,全国首个颠覆性技术孵化中心昨天也在杭州成立,中心将聚焦颠覆性技术的前瞻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的孵化服务。
长三角火炬颠覆性技术转化孵化中心主任 杨更生:
我们这个孵化中心核心就是要打造一个生态,签约的这些战略合作单位,有比如投资机构、服务平台,有政府平台,工信部在培育的六大未来产业。我们目标是三年之内要孵化落地100个颠覆性的技术项目。
杭州市科技局局长 楼秀华:
加强我们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概念验证中心“两个中心”的建设,积极打造创新生态圈和成果转化基地“两个载体”,相信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大赛颠覆性的成果在我们杭州落地开花。
来源 | 杭州电视台
微信号|浙江火炬中心
视频号|炬科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