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主流媒体的转型发展,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而推进,迄今已逾10年。业内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是,“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面对媒体融合时代,体量巨大的主流媒体坚持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在数字化发展中变革自己、创新自己,推动正能量与大流量在互联网上双向奔赴。
当下,人工智能(AI)浪潮席卷而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正在奋力破题,“大象更要立潮头”。如何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实现主动变革、驾驭变革、引领变革?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数字新闻,如何重塑传媒内容生产模式?12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上海报业集团主办的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代表用自身的实践与思考,为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在传媒行业广泛应用提供战略路径和趋势研判。
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拥抱AI,是“安身立命”的必答题
“上海报业集团要做最懂科技的传媒集团。”大会现场,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表示。
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无疑是目前最令人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它不仅深刻改变了经济社会的运行逻辑,也给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带来更进一步的颠覆式变革。坚持在变革中前行的中国报业传媒业,也迎来了一道新的课题。对此,上海报业集团选择在澎湃浪潮中勇立潮头。
成立于2013年10月的上海报业集团,本就因改革而生。11年来,上海报业集团将改革作为自己最鲜明的标识,锚定“道正声远”的价值追求,努力在每一轮融合转型的变革浪潮中走在前列。毕竟,“主流媒体只有不错过任何一次技术有效赋能的机会,不忽略任何一个能够促进传播、赢得受众的新媒体形态,不断打造新产品,拓展新场景、新渠道,才能赶上时代浪潮,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李芸说。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在大会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浪潮滚滚,一日千里。在上海报业集团眼中,如今的拥抱AI,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选择题,更不是一道锦上添花的附加题,而是一道关乎媒体“安身立命”的必答题。
就在上个月,上海报业集团宣布启动新一轮改革,刀刃向内推动精简精办,实施“三端合一”融合改革,推动架构、流程、机制等进化迭代,以构建强大的媒体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评价体系为标尺,以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全媒体经营模式为基石,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头部平台。这其中,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推动媒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据悉,目前上海报业集团积累的300多套虚拟数字资产,可以赋能各媒体生产1700小时以上视频内容。依托“AI数字人融媒创作平台”,集团旗下媒体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4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闻报道。集团打造的70个数字人,既是70位人气主持人,也是70个量身定制的节目栏目,还是70套全流程、智能化、自动化的融媒生产工具。
“硅基人”纷纷亮相。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海网络辟谣平台”的数字人“大白”,在视频中侃侃而谈,深入浅出阐明真相;澎湃新闻《牛市早报》《人事时间》《体坛速览》等栏目启用数字人主播,覆盖多个资讯栏目……数字人持续稳定工作,让记者编辑脱出身来,投入更富创意的策采编发等新闻业务中去。
上海报业集团还自主研发了媒体垂域模型和专属算法,积极推动AI赋能内容生产提质增效。澎湃新闻和界面财联社自研的多个算法均已获得算法备案。界面财联社使用大模型辅助后,内容产出量提升3倍,发布速度也大大缩短。正在打造的全球音视频多语种转化与发布平台,将形成9语种产品生产能力,实现对大量原创中文视频高质量、原生态转译发布,从而显著增强国际传播的新闻时效性。
大会现场,中国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明立志表示,作为全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地方实践,上海报业集团经过1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新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头部样品。
“碳基人”,把握住1%的灵感
上海报业集团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实践,是国内外传媒业的一个缩影。
《人工智能新时代新闻责任使命报告》指出,目前全球10.2%的媒体建立相应机制,将人工智能引入生产流程,41%的媒体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鼓励和支持部分新闻业务板块应用AI技术。
大会现场,一批中国报业传媒的AI探索在相关案例中被充分展示。中国日报社的“AI工坊”与多地合作出品AI视频作品,促进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川报集团推出的智媒大模型,是媒体领域首个获得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大模型。江苏省江阴市融媒体中心在全国县级市率先探索打造“一体化、一端口、一站式”的城市超级入口——最江阴APP……
也难怪,AI行业从业者、稀宇极智科技(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发现,传媒行业对AI的理解,其实大于AI行业对传媒的理解。”
作为一家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公司,MiniMax成立于2021年12月,自主研发多模态的通用大模型,其中包括万亿参数的MoE文本大模型、语音音乐大模型、图像大模型以及视频大模型。大会上,澎湃新闻与MiniMax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闫俊杰坦言,眼下AI并不完美,“传媒行业历史悠久,大模型行业仅有几年历史。我们三年前成立,已经是国内第一个成立之初就做大模型的创业公司。因为我们的模型在一开始没那么好,说话经常重复,我们甚至把语言模型叫做‘ABAB’,意思就是牙牙学语。”但巨浪早已汹涌。“MiniMax对外的平台一天产生的信息量大概在4万亿词元(token)左右。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看的信息量大概是10亿词元。4万亿相当于4000个人一生的信息量。”
哪怕传媒业早已习惯在浪潮中变革、在变革中前行,依旧没人能确切描述AI席卷下的传媒业最终将去向何方。大家只是讨论:“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并且每年有几倍的速度提升。”“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导致互联网上的内容呈十倍、百倍地产生,导致扎克伯格定律失效,导致互联网内容爆炸。”
大家只是坚信:“假设人工智能进步速度很快,它能干什么事?我们认为有两件事:第一,提高人的工作使用效率。第二,生成内容。”“刚开始生产内容肯定比人要差,但我们相信,只要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速度足够快,一定会到非常好的水平,在人的正确使用下,一定会产生越来越高质量的内容。”
“AI技术无疑很重要,但坚守媒体属性更重要。”人民日报客户端主编梁昌杰表示,“要把媒体的本职功能发挥好,做有时效的新闻报道、独家报道、独家观点以及现场内容。这些是AI做不到的,也是受众真正需要从媒体获得的东西。”
请注意一个关键词——人。
“未来一定需要更强的创造力。”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张志安谈到,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努力”,后面还有半句话总被大家忽略,1%是最重要的,“某种程度上看,爱迪生好像预见了今天的AI时代。因为99%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比例会被AI替代,1%的灵感反倒变得格外重要。”
不要忘了,媒体人的出发之地,正是为了寻找、把握、守望这1%的灵感。
决定未来20年胜负的先手棋
2024年已届年末。
1994年,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距今30年。30年间,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智能互联网,每个阶段,技术的进步对各行各业造成冲击,但无论速度还是强度,传媒业承受的冲击,都可谓首当其冲。“这么多年来,技术倒逼影响了媒体生产方式的变化。”张志安概括。
为什么感觉对于媒体的冲击特别大?“原因很简单,因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通信方式或信息传递方式。渠道在变化,内容表现方式在变化,通信方式在变化,对原来传统的以平面表达方式、以传统内容分发渠道、以中心化生产方式的报业带来了直接冲击。”上海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杨海军认为。
这也间接催生出在世界范围内都足够精彩的媒介形态。这其中,2013年在上海创立的小红书,是一个典型样本。
小红书副总裁、总编辑许磊在大会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小红书从一出生就诞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线第一天就是一款移动APP,没有PC网站。”小红书副总裁、总编辑许磊说,今天的小红书,已经成为3亿人的生活百科全书,“小红书本质上是用户平台,用户在平台上分享内容、消费内容,在过程中形成各式各样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社区’。”
在许磊看来,“社区”的门槛既高又低。“任何人都可以创作,但必须有生活。如果你天天‘996’,没有生活,其实发不了什么‘小红书’。”生活变化太快了,而面对生活,我们确实没法从学校或书本当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于是,生活信息密集的小红书诞生了一组数据——70%的小红书用户都有主动搜索,42%的新用户进入小红书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搜索。
作为一款社区产品,小红书用户规模能够达到亿级,在PC互联网时代几乎不可能。“小红书的发展,享受到了大量技术对于内容产品体验的增强红利,比如说算法、AI。但小红书同样在媒体行业学到了很多经验,比如说编辑意识、导向管理。从小红书的视角,好内容不拘泥于容器。社区最重要的价值基石就是真诚。”许磊说。
AI带来机遇,同样带来挑战,或许最新的媒介形态最早感知。许磊透露,去年小红书启动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技术体系建设,加大对AI模型的识别研发投入,减少AI生成低质内容的曝光,“鼓励创作者在利用新技术进行内容创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
人们敏锐捕捉到这一波技术冲击的不同之处。“AI的出现带来的冲击可能会更大一点,但它跟互联网不太一样。AI一直在演进的路上,对报业能带来什么更深刻的变化,还需要持续观察。但目前来讲,危机和机遇并存。”杨海军说。
“过去30年,对媒体来说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接入互联网,这是此长彼长的阶段;第二,移动互联网兴起,传统媒体遭遇了很大的冲击。第三,AI时代来临,反倒对传统主流媒体转型带来了更多机遇,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很多不适应、跟不上、看不明白的事情,有机会借助AI赋能得到调整和解决。”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说,自己总体上持乐观态度,“技术发展会带来冲击、挑战、调整,甚至促使我们再出发。”
以“我”为主,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未来20年,AI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但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今天的我们为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李芸强调。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