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游学,请随我一起来…… - 天下网标王茶游学,请随我一起来…… <h3> 记忆中的北京,所有车站一天24小时都是人满为患的样子。2018年4月18日z59正点到达武夷山站,车站外安静的让我有点不适应。想想离目的地还有些距离,有了点举目无亲的感觉。站前公交车里有人在走动,我过去打听一下我要去的地方,得知坐上这趟车再换乘一次就行。司售同一个人,她说话的口音,听起来费劲,看到有许多中学生陆续上车,我想可以找个学生帮忙。有个学生很热情,提醒我到站下车。下车后又有个当地人大姐主动带我过马路,和我一起乘车,还帮我准备好零钱。一路顺利,感恩有这些陌生的好心人的帮助,让我不觉得孤单。</h3> <h3> 换乘的车到了福海酒店站,我下车去找我们集合的地方--远华大酒店,看着陌生的街道有点找不到北!一路走来,看见街景不错,难得这会儿蓝天白云雾气缭绕,在山前浮动,飘在眼前亮相,与红白镶嵌的建筑物相应成趣。整个城市似乎还在晨光里慢慢苏醒,不见奔忙的车辆和人群,原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就在附近……</h3> <h3> 终于和大部队汇合,跟着雪儿班长,乘坐大巴正式开启了茶游之旅。高速路上,提前出行的同伴殷同学也和我们聚齐,赶巧途径一处风景区,大家纷纷在佛子山风景标志处合影留念。看来是没功夫去实地游历了!</h3> <h3> 按照预订计划今天茶游学第一站是政和,因故隆和书院没去成,只好去了云根茶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给我们做了介绍,得知北宋绍圣年间,白茶已是贡品。政和的由来也是因北宋政和年间进贡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为政和。是因茶得名的第一县。</h3> 许益灿是政和功夫红茶、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云根茶叶的掌门人。他看起来年富力强,让我们佩服。只是时间短促,没能让大师多做讲解。同学们都很专注的听课,对政和白茶进行了解和品鉴比对体会。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制作上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有阴干,后者会有日晒方式。在公司院子里摆放整齐的是叫阴干。福鼎白茶的日晒会采取有角度的摊晒。政和与福鼎白茶的采摘手法也有所不同,采针和拨针影响着走水状况。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会根据茶叶的具体情况采取复合萎凋手法,保证茶叶的品质特性。不能呆板行事。白茶在室外萎凋,室内也有特制的萎凋房。白茶工艺说起来简单,做好一款好喝的茶,每一个环节都要操作完成到位才行。<div> 在评审台上,许老师给我们展示茶样品鉴,非常耐心认真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来政和参观学习,亲临现场,受益匪浅,可谓不虚此行。</div> <h3><font color="#010101"> 合影留念珍藏版!此行很幸运能到云根茶企,有机会一起感受政和白茶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情怀。政和县澄源乡黄岭的云根高山茶场,海拔1012米,距县城近三个小时车程。政和县有这样一棵古老的树,要7.8个人合抱。它目睹过多少风风雨雨,历经过各朝各代,也见证了政和白茶的兴衰。今天,我们的相聚,只是一个历史片段的见证。之后的我们,也会各奔东西。回首,只见远远的大树依然如故在那里眺望……</font></h3> <h3> 茶游学的第二天安排我们去一户茶农家。农家饭自己做,其实就是打个下手,体验一下烧柴火的感觉,体味一下城市里不再有的柴火味。</h3> <h3> 午饭后,我们跟着主人-雷师傅直奔茶园。茶山真美!瓦蓝瓦蓝的天和绿幽幽的茶园相配,一幅自然美景呈现在眼前。但是,来去的路却不是那么轻松,车在狭窄的泥路里行走颠簸了,导致我宁愿下车步行。喝口茶容易吗?采茶、制茶简单吗?一切都来源于勤劳辛苦的付出啊!</h3> <h3> 有组织的活动会安排有趣的事参与。这个采茶比赛,不但让我们明白此时采茶的标准是一芽三、四叶,也要有足够的长度,不然不能揉捻。幸运的我居然获得一等奖。其实这也是一种鼓励大家重在参与的团队精神。有些人不愿意去茶山,嫌麻烦。我却以为,既来之则安之,任何活动需要大家的配合参与才有意义,不然会扫了兴致。喜悦无处不在,那就是生活的惠赠。照片上的我们三个人获奖依次顺序而为之。</h3> <h3><font color="#010101"> 近观茶园茶树的土质,红色粘土的样子,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半岩之外的茶区了。明天我们会去正岩茶区就能感受一下山场的区别。</font></h3> <h3> 白天采茶吃农家饭,去工作车间观看茶叶的制作过程。晚上活动安排是观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用了几生几世,只为五百年后的这一次相见。也许这杯茶。也许真的就是这杯茶。这杯通仙之茶。”武夷山人说起张艺谋,很感激他。正是他策划制作了这样一个实景演出,让更多的人确切地去感受大红袍,更多的人知道武夷山不仅仅是一个风景名胜区,还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馈赠:正岩茶产区。让我们铭记历史的天空下,岩茶的意义。</h3> <h3>第三天我们和雷师傅一起向桐木关出发。途径桐木关关卡,路遇一群野猴子。这群猴子不怕人,还上车抢食物吃。小猴子搂着母猴子的样子十分让人怜惜可爱,尤其是小猴子滴溜溜的眼睛望着我们,像个布娃娃般有趣。</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次才知道,大名鼎鼎的桐木关,是属于江西省管辖。过了关卡,才是福建省的桐木关红茶核心产区。</font></h3> <h3> 非常感谢雷师傅和张良师傅带我们去参观了上世纪制茶的"青楼",木制的特性是透气性好,自然。木制地板上还在摊晾着茶青,继续它的使命。也观看了现在正进行的萎凋槽、揉捻机等常态制茶过程。</h3> <h3> 陈旧的老屋,带着上世纪的气息迎接新的一天天的到来,迎接着一拨一拨喜爱茶的朋友们的探寻。这一切虽然陌生,却让我感觉到一种遥远的亲切;一种久违的熟悉。</h3> <h3> 感谢桐木村关坪小组枕水茗居的张良老师,带我们去看茶山的现存的古茶马古道遗迹。遥想当年,多少桐木关的茶源源不断的从这里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国门,流入世界各国。他还给我们详尽介绍了桐木关红茶的等级分类:金骏眉、大小赤甘、老枞野茶及采摘制作过程,并亲自泡茶讲述关于红茶发酵和烘焙的知识。</h3> <h3> 我们几个人组成这次茶学游的二连,唯一的男士是东北的范总,当我们的头儿。一路上尽显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进入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的发源地,金骏眉的茶品源头--正勋茶叶有限公司。在标识牌下合影留念,这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记忆。</h3> <h3> 红茶发源地桐木关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金骏眉的研发企业正山堂也不是随便可以参观的!我们一行千里迢迢的来到了这里,只为求得真经!正宗的金骏眉直到最后口感滋味淡了,但是汤色不会变化反差很大。反之,其他任何自称金骏眉的红茶汤色,是一个抛物线的表达。这是一个最直接、最简单的特质辩识。<br></h3> <h3> 游学进行到第四天,在琪明茶叶公司,武夷岩茶非遗传承人王顺明大师,为我们讲述了岩茶的制作工艺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解惑。老师格外的健谈,特别幽默风趣。有个同学提问关于”国外红茶在世界上的地位,国内红茶该如何应对”诸如此类比较记者问的话题。王老师特经典的动作:双臂交叉,靠在桌子上,头甩一下,用不屑的神情和口气说:让它去世界上好嘞,我们的红茶就在中国,他们的红茶从中国学的!一副爱谁谁的气势。王老师人很率性,他用他特有的福建普通话说:我们做茶的人没什么高深的文化,只有辛苦的劳动体验,不会写书,也没空写。我告诉你们的都是我亲身实践的技能知识。一番话让我们大家受益匪浅!随后让我们的品饮茶品,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款私人订制余留大红袍。我们静静的看着负责人拿着老式铜锁的长钥匙,打开柜门,取出两泡茶量,分别放在两个白瓷盖碗里,之后的我们都沉浸在享受的品饮中不愿离去。时间不留人,领队一再催促下大家赶紧走,临走我和茶友一点都不含糊,一人包圆一个盖碗,把那款茶直接装入随身携带的杯子里,就这样泡着,直到晚上那个茶汤香气、口感只能说:好!真好,实在是好啊!喝过这款大红袍,其他的大红袍只能说是岩茶而已!</h3> <h3> 游学的过程,除了学还要以茶席设计来表达我们爱茶之友与众不同的特点。大家找到一山水开阔地,各自发挥,摆弄茶席,一展身手。我们的茶席简约清爽大方。冥想的那一刻,安静一下奔波劳累的心,与山水共呼吸,共享自然之美。</h3> <h3> 下午我们赶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走一路看一道。看到各种各样的茶树品种,应接不暇。也看到许多熟悉的企业挂牌基地。著名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最后一个叫虎啸岩,我曾喝过一次去年的“虎肉”。今天短短的这几个小时,是了却不了我的心愿。我只能是默念着:我来啦!我们相见了……</h3><h3> 转来转去游走在山里,地上的路有过多少人踩踏?山边的溪水倾听过多少人的话语?我也匆匆的加入其中。漫不经心的你,行走在人群里,回首之间有人对焦拍照,那一瞬间的定格,给予你一份快乐,一扫闷头前行的沉寂。我们这次的领队雪儿,年轻漂亮,充满智慧,一路辛苦自己扛。真诚的感谢雪儿对我们大家的悉心关照!也衷心的祝福她早日找到有情人终成眷属!</h3> <h3> 迷人的大红袍,终于可以目睹传说中的尊容!奇特的生长环境,就那么几棵树,让“无数人竞折腰”。那个“赠送尼克松半壁江山”的典故传说就由此发生。遥不可及的梦就在那里……</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坑两涧”是正岩产区最著名的代表。慧苑坑、大坑口、牛栏坑为三坑;流香涧、悟源涧为两涧。 我亲眼所见到的慧苑坑附近的老枞水仙树,就这么一片,其余也是东一块西一片的散落生长。能喝上这片茶叶制作的茶,该是怎样的一份美美的心情啊!核心茶区依次还有慧苑岩、天心岩、马头岩、九龙窠,三仰峰和水帘洞等。水帘洞景区我真上去看了看,海拔提升了不少,空气好。我们几个人在平坦空地,还简单的打了一套八段锦。那叫一个爽,舒服!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处处好风光,每每有茶青,为我们带来了品饮佳茗的绝好山场。正岩的茶是有量的,包装纸却是无数的。我手里的“牛肉”看看外包装五花八门不少,真正的“牛肉、马肉、虎肉”你会是哪一款呢?我们迷恋佳茗的同时也应该拥有平常心,面对杯中的茶,学会感念机缘的逢时!'</font></h3> <h3> 肩挑沉甸甸的茶叶,从这个正岩的茶区,一步一步走出来,他们急急赶路的样子,无视周围都是游玩客的问话,山路崎岖何止十八弯,采茶人的辛苦付出,是保证茶叶质量重要的第一步。在这一刻,让我们对于茶叶喜爱之余更多了一份对采茶人的尊重。当茶成为茶是如何怎样的不易?一期一会,我们要且饮且珍惜;一得永得,我们怀着谦卑和感恩之心,永不相忘。</h3> <h3> 4月22日上午,我们去中国最美的九曲溪流完成漂流活动。最美的这个样子,为我们这一期组团茶游学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h3><h3> 茶游学之旅,和大师对话,感触颇深!目前来看,真正意义上做茶的人,是没功夫码文字出书的,只能是靠亲历亲为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播茶叶的真谛!学院派学者辛苦研究出书,便捷我们足不出户开阔了眼界,博学多知。清代钱泳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此行我真的是体会到了!感恩所有的相遇!</h3> <h3> 随团茶游学在漂流九曲溪之后算是结束了。然而我的独自茶游学拉开了序幕。武夷山市的一正茶庄、古韵臻岩茶叶公司的老板林安先生,在北京谋过面,也品过他家的茶,印象深刻。因为下午我有去建阳的安排,只能抽出时间特意拜访。林先生真诚好客,一起午饭后在他的店里品饮水仙和悟源涧的肉桂。最后一款是老枞水仙,喝的我一扫多日游学的奔波,难以安心品茗的那份幽烦,用“惊艳”来形容我的心情不为过吧!更惊喜的是我带着这款茶礼回北京啦!在此,对林总深表谢意! </h3><h3> 很凑巧,林先生店面对着的就是公交站,可以很方便等候去建阳的大巴。</h3> <h3> 辞别林老板,我坐上车到了建阳长途汽车站,一个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我一点孤独感都没有,那是因为有个茶友在建阳,约好同去建阳建盏文化一条街。见到之后,发现原来是个九零后大男孩,幸会幸会小罗帅哥一枚。这是一个稳重成熟,很有想法有作为的年轻人。和他简单相处,能感受到他家庭氛围对他良好的教育,认真踏实,生活中也是暖男啊!真诚的感谢他的陪伴,衷心的祝福他家庭幸福美满,快乐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就自己人生梦想。</h3> <h3> 帅哥小罗对建阳市很熟,有他带着转悠,不然我肯定晕头转向瞎耽误时间。在一家店里遇到一个教授宋代点茶的美女店家,这双手十指纤纤,温润如玉,白皙可人,纹饰点缀在手背上恰到好处的妩媚。和她攀谈了许多关于建盏,关于宋代点茶的历史和当今一些传统文化的事情,收获不少。她用的茶叶是老白茶,她说她用的磨也是一个有心人在日本参观展览时无意中发现放弃在一偶的古代磨,回国按照片实物比例,经过多年研制出来,可以左右转动,还不会让茶叶研磨时发热,影响品质。我们也在美女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打茶汤泛起沫沫。特别有趣的是我们四个人按照古人点茶的方式,用宋代建盏尝试着点茶品饮了一番。恍惚间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年间,我们身着汉服,捧着一个建盏转圈喝,一人一口品饮茶汤……</h3> <h3> 偶遇,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生活情形。在这里我居然看到用竹篾编织包装,竹叶包裹的松压成砖的茶。店主说朋友刚给的,叫安红。我很好奇,安徽的祁门红茶鼎鼎大名之外,还有这样的安红,喝了找不到红茶的感觉,但不难喝。遇到茶就是脸皮够厚,跟人家要来一点,回京听朋友说这种包装的松压的茶应该是安徽黑茶,天呢,也太小众啦!在黑茶里,居然也找到它的一席之地,我遇到便是我的福份。</h3><h3> 建阳,我只是慕名而来,却留给我一番抹不去的记忆和回味……</h3> <h3> 这几个老建盏,就是那个遥远的宋朝遗留下来的物品。凝视着,抚摸着它,带着岁月轮回的温润和叹息,让我感受那个不寻常的时光机给我的一种看不见的触及,让我的魂魄畅游到了那个非凡的朝代,见证清明上河图里的生动有趣和热闹……</h3> <h3> 在建阳市的旅店住下,一晚上是雨声敲打着到天明。清晨,雨停了,真给我面子。昨晚,我已经在网上购买了去福鼎的车票,不料李总在朋友圈看到我发的在武夷山的信息,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去建瓯-东游-党城村他的家。大老远的我来一次确实不易,既然就近,盛情难却,退票改了行程。</h3><div> 没想到的是,到了建瓯市还有30多公里的路途才能到达目的地。正在盘算发愣之际,有个女士走过来主动问我要到哪里去,然后热情的带我去打听,因为我人生地不熟,没有合适的车次搭乘,无奈之下,这位聪明善良的女士,叫了一个她熟悉的滴滴司机,总算是帮忙帮到家啦!那只肥肥胖胖的猫咪是我在建瓯市逗留片刻的证明。这位滴滴司机不知道姓氏名谁,印象很豪爽,刚刚坐稳,就递我一个光饼吃,还说这家光饼很有名,建议我回京可以买点带着走。这是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吃光饼,的确很好吃。后来吃过几次光饼,真都不如这一家,感觉这家很讲究,本来包装纸一直留着呢,结果整理东西时丢弃了。有些事,有些人,不经意间就让你拥有一份情意,一份感动,一份美好的时光可以回味……</div><div> 到了党城村口,等候李总,万没想到,我一直就站在他家门口呢!他的儿子我看着面熟,一问敢情是双胞胎啊!北京我见过的是弟弟。我真有运气,他刚刚从上海回来,不然有车没司机,出行就会很不方便。</div> <h3> 放下行李,我们驱车去探寻北苑贡盏的制作地。在历史上有了北苑贡茶,自然而然就有了贡盏。贡盏制作大师黄先生,带我们去看了他的龙窑,号称第一大窑。他家五兄弟一人一个窑,他自己又新建了一个,独享两个大窑,大师就是不简单呢! 茶,就是一片树叶。但是,茶给予我们的确是一片文化的、历史的天空。</h3> <h3> 一直以来,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唐朝的茶圣陆羽,又有谁还知道中国的茶神~张延辉呢?北苑贡茶的所在地,当地人一直都会有祭拜茶神的活动。我今天也来到这里,深深的鞠躬敬拜这位茶神。遥想当年仅从诸多贡茶来看,皇帝赐年号改县名,亲自差封茶神督制贡茶。那可是中国历史上道不尽、说不完,词曲唱不够,繁华似锦忆往昔的最美好的大宋王朝啊!</h3> <h3>中国的乌龙茶分闽北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广东潮州的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这回我来到了台湾乌龙茶的发源地,矮脚乌龙古树茶保护区。历史不语,时间无言。生生不息的茶树根脉不断,绵延不绝!</h3> <h3>图片展示摇青时加炭火的状态。乌龙茶制作的最关键工艺是摇青和静止环节。是否需要用炭火,应了“看青做青”的老话。</h3> <h3> 第二天早上,李总带我走访明末清初的古老民居。大宅门真多,虽然不是北京那种建筑风格,精美的图刻清晰可见历史的痕迹。文官武官,级别高低,都是各自的讲究标识。走在古老的路上,穿梭在古老的宅子里,当年的奢华富足让我浮想联翩。车水马龙的情形似乎就出现在眼前。古老的河静静的通往政和的水流不断 ,拴船绳的石桩还在,不见踪影的是人声嘈杂,船只穿梭……</h3> <h3> 早饭过后,我去川石乡李总的茶厂,和李总在茶叶审评室品鉴各种茶,很过瘾。只是时间不能耽搁太久,我要从这里赶往福鼎。李总怕我着急,安慰并告诉我,一切他都会安排好的,他和这些来来往往的司机很熟。非常感谢李总,他们一家人待我像亲戚那样真诚热情,让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温暖和快乐。</h3> <h3>茶叶制作完成之后成为毛茶,最后的一个步骤是精选,李总的茶厂采用的色拣机,就是完成这样的任务,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机械化加速了茶叶加工的速度。在路上,我看见过茶园里有茶农用机器采摘茶叶。但是,人工采摘的价值也是机器无法替代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午10点多钟,我在川石乡的公路上等候,终于搭上车,中午时分到达政和长途汽车站,又倒乘一辆去温州的车前往福鼎。无聊的旅途感觉时间好漫长。不知过了好久,忽然听见有人叫我下车,他们要进入服务区,告诉我该下车了。我有点迷糊,福鼎到了?他不理会我,等我下了大巴,看见不远处站着一个男人,跟车人冲他挥挥手,那个人就过来帮着取我的行李。随即看见十元钱递交到那个人手里,跟车人看着我说:你跟着他走,会送你去福鼎的。然后我就是穿越大马路,下到一片凹地,进入羊肠小道,他扛着行李箱在前面快速走着,不断催促我快点跟上。到了一个房子前他骑上摩托车送我到达福鼎市。我好奇心很重,满不在乎的给福鼎的朋友电话联系,说妥在福鼎长途汽车站南站接应。朋友开车前来接着我,有朋友相助的感觉真好!一切的一切真的是有小确幸的感觉。</font></h3> <h3> 福鼎,我是第一次来。但还是有预选的一些去处。时间短,首先挺想去的是鼎白,因为张总是我的北京老乡,也是老茶友。自从他到了鼎白离开北京后,就见不着张总大人了,不久前在北京一次茶会上,我和张工聊天还说起张总,我想这回可以去偶遇一回张总。张总是公司负责人,工作是有计划安排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也有其他事情,虽然电话联系了,最终还是阴差阳错没见到。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况且是茶友呢!在鼎白的店里,照个相,留个念想吧。最有趣的是,发朋友圈说在福鼎找了份工作,许多朋友信以为真,有表示祝贺的,有感觉疑问的,尽现友爱之情,善美之意。很感动!</h3><h3> 福鼎市发展趋势很明显,一家新开的店,取说是首家“答案茶”还可以是“一杯会占卜的茶”,确实让我感到有趣,下回来福鼎必须去光顾,现留存此照好按图索骥。到福鼎,我知道一个词:榴房。就是一次购买三层一体的排楼,底商,仓库加住宅。很惬意的生活:家家户户做生意,层层叠叠都是钱。在一片废墟上,正在进行着据说是福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福鼎的未来很美好!</h3> <h3><font color="#010101"> 幸好我的这个朋友在福鼎数年,对福鼎了如指掌。有他开车来来去去的十分方便。我在北京听说过资国寺,没想到他在资国寺住过三年,更是熟悉的不得了。听他说了很多关于资国寺和贤智法师的轶事。在福鼎,非常感谢有他的帮助,感恩我们的茶缘过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拜访过几个白茶店铺,品饮了一些茶,白茶的故事像泡沫一样多。在等朋友的档口,还体验一下《一壶村》的茶。店主是位很可爱的女生,男生也是个性十足的爽快人。因为聊得投机,临走送我一小饼茶。感恩善缘同享福报!在福鼎白琳的瓜园村还有个意外发现:恒丰泰老商号旧址。可见福鼎白茶的生产制作贸易历史悠久,处处有历史的遗迹和见证商业繁华,尽显当年风采。</font></h3> <h3> 去年在紫芳轩茶会上,第一次听说资国寺,提及荒野茶,知青林。这次我也是顺嘴一说。朋友当真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去了资国寺,还决定带我去看荒野茶,寻觅知青林。大洋山,第一次听说也是在北京时得到一饼茶,就告知是大洋山的茶,貌似还不错的茶。得嘞,这一趟,都齐活儿了。知青林、荒野茶,白茶的各类品种我一一见识到了,可能我还会记不住。但是,在大洋山,去一叶九鼎茶叶公司基地的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我短短的福鼎之旅真的是很圆满!</h3><h3><br></h3> <h3> 终于可以回家了,我乘4月27日上午的动车返京。出门在外十天,虽然有些许旅途劳顿,但是茶游学的过程充满了愉悦和收获的心情。</h3><h3> 再见啦,朋友!再见,福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