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雪浪街道70多岁的老人杨浩初有空就要到离家1公里外的长广溪走走。每每在岸边绿荫下,看着芦苇荡外波光粼粼的水面,他总会欣喜地感叹:“这条‘病’了一二十年的骨干河道,终于又‘健康’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广溪河水依然清澈见底,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河两岸滥垦滥种现象严重,岸边企业不断增多,岸坡上垃圾随处可见,河水发黄变浑。随着2000年无锡市实施“城市南进、产业北拓”战略,滨湖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大力开展“三纵(长广溪、尚贤河、蠡河)三横(秀水河、碧水河、清水河)”水系整治。长约10公里、连接五里湖和太湖的长广溪,更被作为新城名片来打造。
长广溪的前生今世浓缩了无锡水网面貌的变迁。改革开放40年间,早期粗放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网的格局,河道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减少约1000条,一些河道水面变窄,水环境质量下降。2007年开始无锡市推行并不断完善河长制,推动城乡水环境持续改善。至去年,无锡市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由2008年的30%多上升至近85%,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向好,总体达四类水,连续10年实现安全度夏。
“河长制首先瞄准79条主要河道开展。”无锡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负责人说。岸上、水中同步整治,收效相当明显。长广溪有序开展清淤、驳岸整修、退渔还河、企业搬迁,以及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等规划建设,生态效应不断增强。近几年,长广溪一直保持三类水质,并摘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江苏省最美水地标等桂冠。
惠山区洛社镇镇级河道万马白荡,4年前还有30个以上鱼塘,河水氨氮浓度严重超标,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如今这个有570亩水面的河荡也“改头换面”了。
下午2时,这里碧波荡漾,2只约10米高的白天鹅雕塑似在交颈私语,与5座新建的石拱桥、两边的绿化带和农业基地形成乡村新貌。这块原先的荒地已成为锡西城郊的后花园,夏夜至此休闲纳凉的市民每晚有数百人之多。正在此巡查的该镇河长办成员顾文杰说,巨变源于至2010年全市5000多条河道均被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镇、村级河道整治力度加大。
2015年,落户于白荡岸边的尚田“六次农业产业园”初具雏形。本着推动一二三融合发展的初衷,该镇开始对白荡进行整治,退渔还荡、恢复河道水面约570亩,并开展清淤疏浚、建泵站和溢流坝,新开引水河道280米等工程。与一般乡村公园不同的是,其岸上还设有近10个鱼塘改造成的初级雨水收集净化池。池里种有芦苇、美人蕉等多种植物,下有活性碳等净化设施,雨水、农业尾水都经过净化以后通过暗管流入荡内。这样,白荡在与周边主要河道不相通的情况下,仍常年保持三类水质。
在扬名街道河长办,以前每到夏天就忙着协助处理许夹里浜水体发臭投诉的庄慧伟,今年没有就此接到一起投诉。
2009年至2011年,这条长700多米、在扬名工业园范围内的断头浜周边地块就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但后来由于沿河部分居民装修住宅时将污水直接改接入河,部分雨水总管上游有污水接入,再加上水体基本不流动,河水仍时常黑臭。2016年起,区、街道河长办和住建、城管等部门对其进行全线排查,发现19个雨水排放口中6个有污水流出,通过封堵排污口、企业污水重新接管等举措,5个排放口已整改到位。沿岸120户居民于今年上半年全部搬迁,以彻底遏止生活污水入河。他们还对许夹里浜进行干河清淤、沿岸景观带整治。今年以来,该河浜水质明显提升。
“2016年起结合‘263’专项行动,河长制管理进一步深化。”无锡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人士说。无锡市将河长制工作列入市(县)区及市级部门年度考核,对26条市级河湖、161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38条黑臭水体、全市重点水功能区定期进行水质通报,对河长职责和考核要求进一步细化,目前已形成了“河长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共治”新局面。众志成城,打造青山绿水美家园正成为我市河湖治理新的风景线。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