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险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意义
在世界末日,许多人乐观地期待着未来的岁月,但在进入新世界后的一系列事件中,人们对这种乐观的情绪产生了阴影。特别是“9·11事件”和中国的SARS危机,令世人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之中。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科技革命的浪潮冲击下,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正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其实早在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这一点,在德文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贝克首次使用了“风险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后工业社会并进而加以理论化。这一理论是一个预言,昭示了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风险。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英国的疯牛病、美国的“9·11事件”和中国的SARS蔓延等事件“宿命”般地接连出现,一再地证实了这一理论。这些突发事件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事实:我们现在身处的世界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风险”代替了“危险”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增强。面对当下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驾驭的世界,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一、风险的现代性及其历史演变风险究竟是什么?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单一的还是复合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风险愈益呈现出复杂的一面,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很难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深刻理解风险的含义却是研究风险问题的基础和理论前提。中文“风险”与“危险”各有其不同的语源。17世纪中期,英文的世界里才出现“risk”这个字,它是源自法文“risque”,意谓航行于危崖间。基此,有学者主张应译为“危险”。法文“risque”则源自意大利文“risicare”,意谓胆敢,胆敢有动词的意味且根植于人类固有的冒险性,冒险意味有获利的机会。再追溯源头则从希腊文“risk”而来。1贝克认为,从历史上看,风险概念可追溯到洲际商船航行时期,可以说这是风险概念诞生的时刻,那时风险概念被理解为冒险,并且与保险概念紧密相关。2而据吉登斯考证,“风险”概念可能来自于西班牙的航海术语,意思是指遇上危险或触礁。对此,吉登斯曾做过这样的解释:风险概念“看来最初是在两个背景下出现的:它起源于探险家们前往前所未知的地区的时候,还起源于早期重商主义资本家们的活动”。320世纪后半期,“风险”问题逐渐被西方学术界所关注,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如贝克、吉登斯、卢曼等都对风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有关风险的社会学理论。西方学者对风险概念的阐释更具深度和广度,因为他们不局限于对风险的表象描述,而是将它置于现代社会的宏观考察之中,并认为风险概念的产生及其扩展本身就体现了现代性的演进过程,风险概念标识了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差异。德国的乌尔里希·贝克是最早探讨风险的社会学家之一,他使“风险”一词成了理解现代性社会的一种核心观念,并且首次提出“风险社会”这一概念。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中,贝克从生态问题入手,将生态危机视为社会危机,并在此基础上诊断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在贝克看来,人类以前的活动所涉及的都是个别人的风险;而现在,源自于核裂变或放射性废料的则是所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危险。在早期,风险带有勇敢和冒险的意味,而现在,风险则是指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毁灭的威胁。贝克认为,风险社会的突出特征有两个:一是具有不断扩散的人为不确定性逻辑;二是导致了现有社会结构、制度以及关系向更加复杂、偶然和分裂状态转变。所以,现在的风险与古老的风险不同,是现代化本身的结果。与贝克一样,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也认为风险社会是现代性文明的结果。在吉登斯看来,风险社会就是日益生活在高科技前沿,无人能够完全明白,也难以把握各种可能的未来。吉登斯在分析社会风险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分,如将风险与危险或危害相区分。认为风险社会并不一定比以前社会形式更为危险,将风险区分为“外在的风险”(externalrisk)和“人造的风险”(manufacturedrisk)。“外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外部、因为传统或者自然的不变性和固定性所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虽然严重,却由于经常发生而有一定规律可寻,可以预测,可以计算,并据此来进行保险。而“人造风险”则是一种新的风险形式,指的是由于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人造风险”存在于自然和传统消失之后,是由人的发展、特别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所造成的。对于人造风险,历史上没有为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知识,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些风险是什么,就更不要说根据概率对风险的精确计算了,也谈不上对风险结果的预测,这就使人们陷入到前所未有的风险环境之中。3吉登斯认为:“我们所面对的最令人不安的威胁是那种‘人造风险’”。从历史角度看,外部风险是简单现代性条件下的风险类型,是在工业社会存在的头两百年里占主导地位的风险类型,而反思现代性条件下的风险类型是人造风险。但只是在后一环境中,伴随着“外部风险”逐渐向“人造风险”的转移,以及“人造风险”的普遍扩散,我们才置身于“风险社会”之中。因此,后果严重的人造风险的普遍化是吉登斯认为人类进入风险社会的起点和标志。最后,吉登斯还认为风险也不全是避免危险的问题,风险也有积极的一面,从正面来看,在风险社会中选择大大地扩展了。相比贝克和吉登斯,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对风险的理解要宽泛得多。卢曼认为贝克主要关心的只是技术风险,是一系列灾难性后果。而在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风险,如金融市场投机中的风险,劳动力市场的不可预见性,人生筹划中的风险,不安全的性活动中的风险,乃至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去申请有关风险研究的基金而得不到的风险等等。通过对风险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概念原是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商贸航行的一个术语,常被理解为冒险进入新的领域,并且与保险概念紧密相关。随后“风险”逐渐成为商业行为和金融投资中的一个日常性概念,意指某项旨在盈利的行为可能承担的利益损失,这种风险是可以通过计算量化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化工厂和核能工业的污染(如外泄事件),使社会科学家开始使用这一术语来指涉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灾难性后果。“风险”概念的扩大,反映出现代技术工业的灾难潜能。随着生态危机问题加剧,“风险”概念自80年代以来已从单纯技术—经济的范畴扩展为一个社会理论的范畴,并在社会科学文献中逐渐广泛采用。4在现实生活中,风险也扩展至一系列更广泛的问题上。从以上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概念并不是古已有之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与现代性相伴随的概念,它的发展始终与文明进程和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紧密相连。因此,对风险概念的考察必须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把它放到社会的、文化的和历史的框架中进行。二、风险的研究视角当前对于风险的理解有不同的认知。风险研究之父特纳最近已经注意到,“没有一个单一的风险观点可以宣称是权威的或完全可接收的。”英国皇家学会(RoyalSocietyStudyGroup)隐喻性地描述风险研究领域为在一个海洋中的群岛,包括大量不同的岛屿。5对“风险”的各种定义因研究的角度、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各自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回顾风险研究的早期工作,目前对风险的理解主要有7个不同的视角,它们大部分植根于不同的学术学科包括:保险精算的方法(使用统计的预测)、毒物学以及流行病学方法(包括生态毒物学)、工程学的方法(包括可能性的风险估计,PRA)、经济学的方法(包括风险—效益比较)、心理学的方法(包括心理测量分析)、风险的社会理论、风险的文化理论(使用阶层—团体分析)。6这七类风险观点,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其一为客观实体派的风险理论;其二为主观建构派的风险理论。依据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与哲学研究风险理论的,称为主观建构派。其余学科研究风险理论的,归类为客观实体派。风险研究的建构派是在举世瞩目的几个重大科技灾难发生后迅速异军突起的,目前形成与客观实体派并驾齐驱的态势,双方对风险的解读各有主张。对风险涵义理解的不同反映出目前对风险理解的全球学术思维正在面临重大变革,风险理论的实证论哲学思维与后实证论哲学思维针锋相对。前者以保险精算观点的理论为代表,后者以社会文化建构观点的理论为代表。1如果用一个风险理论光谱表示风险在社会与文化上建构程度的不同,实证论或现实论是该理论光谱的一端,后实证论或相对论是光谱的另一端,其间依次为保险精算、流行病学、安全工程、经济学、心理学、风险社会理论、风险文化理论。在像科学、工程学、经济学、医学、流行病学等学科中,对风险的理解主要是客观实体派,坚持现实论或实证论者的主张。人们普遍认为风险是客观的不确定,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可以预测的。在这些学科中,主要用客观概率的概念来规范与测度不确定性;以科学和技术的方式呈现风险;一切不利后果,均以金钱观点观察与计价。风险真实性的认定,则以数学值的高低为认定基础。而风险研究则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风险偶然因素的汇集、建立风险关系、对各种类型风险反应的预防性模型,以及限制风险影响的计划方案等问题上。这些探查采纳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途径,它的推论建立在专家的科学测量以及计算是最精确的这一基本预设之上。因此,这些研究者也可以说是采纳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途径来研究风险。风险理解的这个视角把风险的不利影响只是集中于“真实的”健康影响或生态损害方面,而技术的分析也是建立在对不利后果的一个社会共识和保证对所有研究中的风险同等对待的一个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这个方法论是对风险从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环境中做出的一个简单化的提取。而风险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则没有被纳入到“技术—科学”的研究范围中。在关于风险的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研究重点主要是探寻人们风险认知的各种各样的启发法或构成判断的认知力和理解力的框架,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对风险有个体反应的主体。很少把注意力放在促使启发法发展和运行的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中。在这样的研究中,人们对于风险的判断与专家更精确、更科学的评估相比,典型地被描述为有偏见的、不明智的或者信息不灵通的。而事实上,人们对风险的理解除了心理因素以外,其他许多更重要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人们对风险的方向和强烈程度的认知,比如人们对机构团体的信赖、个体及组织所属的文化类型、所秉持的价值观等,这些都被心理学的视角所忽视。以上问题的存在驱使西方学者超越传统的“技术—科学”局限,采用社会和文化的观点解读风险。社会和文化的观点认为风险不能被当作毫无疑问的事实和与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相脱离的现象而简单地予以接受。相反,被专家以及被人们识别为风险的东西,应当不可避免地被理解为是社会文化过程的产物。而且,这样的风险将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功能。这种观点扩展了对风险现实的理解,包括对不利事件和对“社会建构的”现实的解释。风险的社会经验包括实际损害的认知,但是它更多地集中于风险环境的评估以及风险和社会的或文化的建构之间的关系。它不只局限于以自然科学—技术的数据标准来评定风险度,而是使风险概念成为社会理论的关键概念。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风险,突破了对“风险”概念的“技术—科学”的理解,超越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角度,注重勘定风险的社会与文化面向,讨论不同观点所依据的知识以及以何种方式呈现风险。在他们看来,风险不是测度的问题,而是建构过程的问题。这些学者认为在晚期现代社会,风险概念将有一些重要的新特征。他们注重探讨风险的以下方面:风险源自哪里,风险概念化的方式;风险责任的追究;专家知识在识别、仲裁、管理风险中的角色、作用;建立在不同美学、道德和政治预设之上的社会团体间对于风险的不同观点产生冲突的方式;作为一个重要现象的风险的出现与更广阔的社会结构趋势(比如现代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关联;使用风险的象征符号作为对特定个人和社会团体进行谴责、辨别的手段。7今后,风险的社会与文化解读会日益受到重视。现在看来,对风险形成一个清晰、完美的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可以总结出一个初步性的定义,即风险是确定性消失的时候世界存在不确定性的一种特性。客观上来说,风险是围绕相对于预期而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同结果的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或社会现象是否发生、及其对人类的社会财富和生命安全是否造成损失和损失程度的客观不确定性;而主观上说,风险是我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看法,这些态度和看法受不确定性、个人、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三、工业社会风险的差异性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社会风险变得异常复杂,风险类型出现多样化趋势,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同时,随着西方现代社会的演进,与工业社会的风险相比,后工业社会的风险存在着显著差异,比如,跨越时空性、不可感知性、风险不可预测、不可控制性,具有更快、更强的扩散性和更大的易受伤害性,以及风险具有关联性等。现代社会风险的产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从人类自身行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组织行为的最终结果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动物的行为是一种本能性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则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人类行为,一般来说,总是基于某种动机,确定目标开始某种有目的的行为。根据人的意图去实现目标的理性探索,其结果,原定目标也许如期实现,也许未能实现。人们的有目的行为不仅仅产生一种目的性结果,同时还要产生一种伴随性的结果。这种伴随性的结果与目的性结果不同,从一开始就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所致,而是一种无意识的结果,是人们事先没有意识到、没有预料到的。这种无意识的伴随性结果既有能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情况,也有给当事人以及第三者带来不快或负面影响的情况。在探讨伴随性结果时,有轻微和严重之分,还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之分。另外还有可预料、可预测的和不可预料、不可预测之分。即既有事先可以准确预料一定会出现伴随性结果的;也有大致预测可能会出现某种伴随结果的;还有完全属于突发事件,根本不可预测的情况。总之,如果是可能预测的,就可以事先采取对应措施,如果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无法事先采取什么对应的措施。这种伴随性结果随着行为的膨胀、目的性结果的扩张而同时扩大。由生物性的欲望产生的目的是有限的,在生物体生存的范围内一切行为在整体上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但由人创造的社会愿望则是无限的,并且其行为也将是没有限度的,无论是时间或空间都可以无限地扩张与发展。无限扩大即意味着目的性结果可以无限地膨胀和扩大。往往在个人行为的情况下伴随性结果较小,相对于个人行为最终停留在个人的局限性中,由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组织行为则能够超越这种局限得以无限地发展,因而在组织行为的情况下伴随性结果规模巨大,并且变得难以预测。8总之,作为人的目的性行为的最终结果,伴随性结果必然与目的性结果同时存在。并且,随着组织行为规模的不断扩大,目的性结果不断增大,同时伴随性结果也在不断增大。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伴随性结果已变得十分庞大,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它已超越地区界限向世界规模扩展。人类行为的伴随性结果是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人类理性的扬弃现代社会的发展秉持发展必然有益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随着基督教的出现而产生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成就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观念。2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长期以来人们坚信社会进步是一个不依任何人意志转移的不可逆过程,是一种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客观必然趋势。在哲学上这种坚信进步必然性的决定论是一种狭隘的客观主义,理论核心是客观主义的机械决定论。9这种理解偏颇的发展观和进步决定论深层的原因在于人类过分相信和抬高自身的理性,认为凭借理性人类就可以认识和把握世界,掌握了知识就获得了驯服自然的力量,在理性的引领下,人类历史的发展必然以单线进程不断由简单、低级的阶段向复杂、高级的阶段转变。由于理性不仅有逻各斯的功能,还具有自我超越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社会历史进程不是普通的客观进程,而是不断地趋近完善、朝向进步的必然进程。正是这种发展观,使人们无限制地发展技术、无限制地开发资源,人的力量扩张和统治自然能力的扩张达到了极限,自然界的万物,几乎处处打上了人的烙印。人类理性的过度张扬,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同时,其弊端也越发显露出来。然而,人们相信,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副作用,可以通过进一步开发更尖端的技术,通过进一步设计更精确的制度而得以解决。人类的理性至高无上,世界最终可以预测并且能得到控制,可造就某种稳定性。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盲目的乐观主义,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握一切、预知一切,发展也不是预成的、逻辑上先定的,事实上,人类依赖理性在解决原有消极后果的同时,有时却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与危机,发展更为复杂,难以预测、难以控制。人类理性的张扬导致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人为风险的增多,对人类构成了极大威胁。贝克认为,风险社会与以往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为风险的增多。吉登斯也认为,人造风险使人们陷入到前所未有的风险环境之中。3需积极应对挑战、促使更大、更长期的不确定性现代社会的发展,由于人类过分相信自己的理性,导致人们坚信只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就能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切问题,坚持科学技术至上论、科技万能论。这种片面的乐观主义导致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理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极大地满足人类各种需要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渐显露。随着科学技术不受限制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对自然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也使这种控制达到极限,因为由这种控制所产生的,反倒是新的意外后果,即产生风险。简单现代化阶段,人们总是试图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定位并控制风险,通过进一步发展技术来规避风险,消除不确定性,认为只需掌握更好的技术、更多的知识并且更准确地重建联系,就可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觉,这种思路,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使我们真正置身于后果严重的“风险社会”中。事实证明,为追求确定性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会引起更大、更长期的不确定性。尤其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为了执行和完成难度很大的确定性判断,各种门类的专业系统程序自身设计的超乎寻常的复杂,然而这种复杂性可能会将更多更大的不确定性带入这个世界,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的混乱无序,甚至会导致更为迅速更为彻底的瓦解和崩溃。10总之,科学技术的线性发展,使人们陷入到前所未有的风险环境之中: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风险无法通过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为追求确定性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却引起更大、更长期的不确定性。因此,吉登斯认为:“我们所面对的最令人不安的威胁是那种‘人造风险’,它们来源于科学与技术的不受限制的推进。科学理应使世界的可预测性增强,但与此同时,科学已造成新的不确定性——其中许多具有全球性,对这些捉摸不定的因素,我们基本上无法用以往的经验来消除。”11风险社会的来临说明,现代社会的发展并非是一个“一往无前”的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个自我限制的问题,“只要现代社会不发生变化、不对其自身影响进行反思并我行我素地继续执行”同一种政策,那么现代社会便会对抗其自身模式的基础和极限。因此,只有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标本兼治地对风险进行管理,从“本”的层面上,真正解决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外部社会环境,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水田合同(2篇)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中国环保胶袋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标准版煤炭铁路运输合同范本
- 2020-2025年中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手持卫星通信终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5年汽车装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MF47万用表组装与检测教学教案
-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
- 教研室主任岗位申请书
- 职业培训师的8堂私房课:修订升级版
- 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 壮族文化的灵魂广西花山岩画
- 概算实施方案
- 单片机英文资料+英文文献
-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
- 内燃机车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1733
- 谈心谈话记录表 (空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