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业立市,苏州对产业变革嗅觉灵敏,不断眺望着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率先构建起“规划引领、打牢基础、引育平台、标杆示范、打造生态”多层次体系——
工业互联网看苏州:一场重塑产业的转型出击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制造业发展大趋势。苏州作为工业大市,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构筑竞争新优势,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以来,苏州全面开启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发展,围绕“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确立了“规划引领、打牢基础、引育平台、标杆示范、打造生态”的工作推进思路。
截至目前,苏州累计获得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8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苏州承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体验中心为7家国家级中心之一。鉴于苏州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示范效应,工信部连续两年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暨两化融合推进会”放在苏州召开,国家十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6家先后落户苏州。根据阿里研究院等第三方评测,苏州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长三角27个城市中名列首位,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第二。在省内,苏州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数、星级上云企业数、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数均居全省第一。
看点一:
全方位完善政策规划——
方向对了,苏州各大产业链都“对上了眼”
海洋光电传输是一项技术难度高、产业领域广的大型系统工程,被称为行业内“皇冠上的明珠”,长期被欧美日“三巨头”垄断。
去年,亨通光电收购了华为海洋51%的股权,在原有海缆研发制造、海底通信网络运营、海洋电力工程施工的基础上,新增全球海缆通信网络的建设业务。其下属的子公司海洋光网主要从事海底光缆的研发制造,在国际海洋市场上承接海底光缆订单已突破了1万公里。
亨通海洋光网公司顺利进入国际海底光缆市场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海缆制造企业之一,所应用的“基于海洋通信系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功不可没。
亨通海洋智能制造互联工厂项目以智能工业化为主体,全部引进国内外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信息化(MES、SAP、CRM、SRM、TMS、OA等系统与集成统一)管理帮助管理人员更直观有效的查看生产化数据,通过数据跟踪,对生产流程数据的全程收集,实现质量及效能领先、产业链协同及信息数字化平台、快速高效满足顾客需求、全球领先的网络化制造及供应链系统、数学化产品建模及仿真与全球协同设计、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及远程监控及控制,促进我国海底光缆行业智能制造的进程。
“我们是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亨通光电总经理尹纪成告诉记者,该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加快打造全球化运营的国际化公司。
在苏州,类似看着世界地图的制造业企业例子不在少数,一方面是有着自身雄厚的实力和宽广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源于苏州加大支持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政策所释放的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苏州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编制《苏州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苏州市5G空间布局规划》,逐一破解“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等问题。
苏州抢占工业互联网战略制高点,在全国首家发布工业互联网区域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全市各板块均衡化、差异化发展。
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率先发布工业互联网区域评估指标体系,一是亮出考核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量化指标,二是亮出指挥棒,为区域发展提供明确信号,是围绕“工业互联网看苏州”目标定位,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建设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各市区积极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省工业互联网特色基地,既进行评估,也进行保障。
看点二:
多行业外引内育平台——
平台支撑,苏州城乡企业打通了“任督二脉”
每分钟可生产80多个LED 灯罩,这是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内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
在保持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检测产品的合格率?一个类似小黑盒子的设备就是苏州协同创新公司研发的主动解析器,将它安装在机器设备上,能够实时采集生产制造各环节数据,并且每个解析器都有一组全国唯一的编码,相当于机器设备的“身份证”。
不仅如此,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苏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设备上云、边缘端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业微服务组件、工业机理模型研发、工业App定制开发等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目前已实现了在模具、机器人、智能制造、汽车、通信、高端零部件加工、物流运输、医药八大行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锋表示,作为国家首批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供应商及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公司将继续为跨行业跨领域的客户提供可衡量的价值,为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持续赋能。
苏州协同创新的发展是苏州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建设行动中,苏州坚持“外部引进”双跨平台和“本地培育”重点平台双管齐下的建设思路,支持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苏州“双管齐下”结出累累硕果,紫光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其中之一,获得工信部的高度认可。
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团工业互联网产业总部公司,打造了紫光UNI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国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工业云服务、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和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目前,紫光UNIPower已在全国积累50多万台工业设备的在线连接和服务,适配连接协议超过300种,适配网关超40种,拥有上千个工业App、行业机理模型和算法模型。同时,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连续2年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越趋向“扁平化”,越能享受到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红利。
在工信系统的努力下,苏州已培育创建工信部特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国家十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已有6家落户,建成康力EOS电梯、仕泰隆装备云等16个省级平台,腾晖光伏、协同创新等37家市级重点平台,涌现出“灵岩”、“云洲”等一大批服务于不同领域的个性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看点三:
宽领域拓展应用示范——
“比比学学,两化融合”榜样就在身边
工业互联网发展是工业领域发生的又一次伟大变革,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让人类组织物质资料生产的方式发生历史性转变,传统的线下生产方式将在“转瞬之间”更加依赖线上生产方式。
对于苏州工业互联网发展,怎么看?看什么?
苏州发布了“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十大创新平台、十大最佳实践名单,苏州市5G建设热力图和工业互联网学习交流精品路线。
记者走进“最佳实践”之一的苏州琼派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该企业自身的建设成果,也关注所展示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思路。
琼派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吴江一家家纺缝纫设备生产企业,公司首创了行业内自动四边缝纫设备。2016年,企业开始为客户提供家纺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牢牢把握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话语权,每年销售额翻番。
公司副总经理徐康英介绍,该公司应用T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家纺行业,由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产业链互联三个层次构成。企业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实现企业机体自身的智能化,而产业链互联则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企业融入产业链的整体生态环境中,进而深挖行业大数据,优化行业产能和供应链。
由于公司要灵活适应市场变化,T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客户原有设备做智能化改造后接入平台,为企业提供资产管理、智能服务、预测性维护等工业应用服务,助力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控及金融服务能力;二是通过获取的行业大数据,精准匹配下游订单及上游产能,解决产能闲置、个性化及批量化生产,提高上游产能利用率,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行业生产成本。
“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苏州工业园区和吴江经开区入围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首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名单,高新区、相城经开区、张家港经开区被列为培育对象,数量居全省第一。
此外,苏州在多个领域打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开展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应用。目前,已打造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个、省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71家,26家企业获得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标杆工厂,占全省26%;85家企业列入省工业互联网资源服务池,占全省24%,“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行业应用。
看点四:
深层次构建生态体系——
工业互联,苏州企业的“云上生活”都挺好
今年8月,苏州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全国首批7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体验中心项目之一,两个月已接待制造业企业超2000人次参观体验,激发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从各自领域启动“上云上平台”等工业互联网项目。
记者在该中心发现,这里汇集了紫光云等6家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8家本地垂直行业平台及2家公共服务平台,浓缩了优良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运行2个月来,该中心不仅为企业“答疑解惑”,还充当媒介,推动苏州工业互联网领域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展示和服务相协同。众多制造业企业慕名而来,在“取经”的同时获得指导,主动“上云”,降本增效,开展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应用。
苏州高水平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还深层次构建生态体系,丰富和拓展平台服务能力。
为推动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苏州成立本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拥有会员近500家,在各细分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深入发展,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优秀应用案例,广泛参与大型工业互联网相关活动,打造“政、产、学、研、金、用”各领域单位和企业深度参与、协同推进的生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具有活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载体。
苏州工业互联网推动苏州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积极构建云基础设施服务商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云服务支撑作用,85家企业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资源池。
苏州市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举措:对接“双跨平台”服务企业数超500家、连接设备数超5万台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重点围绕电梯、光伏等行业,对完成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的二级节点建设单位,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对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在苏州建立工业互联网相关独立研发机构、应用推广机构的,给予5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在标识解析领域“共性标准”“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的,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
展望前景,苏州市工信局局长蔡剑峰说:“工业互联网看苏州是全市勇于投身产业平台竞争、应用竞争、服务竞争的一次自我挑战。苏州的目标是,到2022年,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苏报记者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