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么来的?(一图读懂13个五年计划和规划)
导读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此背景下,让我们一起回顾五年计划的诞生历程,以史为鉴,启迪未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面临怎样的
国际国内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当时,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现代工业不到国民经济的10%,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且相关人才匮乏。
如何在短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共和国领导人殚精竭虑思考和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
1951年2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已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2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
为什么要编制五年计划?
编制五年计划,是学习苏联经验的做法。
关于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中共中央在《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中指出:“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业已开始。这一建设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为了加速国家建设,除应动员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人力和财力以赴外,必须加强国家建设的计划工作,使大规模建设能在正确的计划指导下进行,避免可能发生的盲目性。”
然而,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统计资料很不齐全,国内资源状况不明,从中央到地方都缺乏编制经济发展计划的经验,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且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短时间内没有确定下来,“一五”计划只能采取边计划、边执行的办法,不断修订、调整、补充。
“一五”计划经历了
怎样的编制过程?
至此,“一五”计划历时四年之久、五易其稿,终于编制完成。
“一五”计划留下了
哪些宝贵经验?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全面提前超额完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说,“一五”计划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五”计划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六条:
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在编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时,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走过的每一步,不能忘记在怎样的“家底”下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一五”计划留下的许多宝贵经验,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图解新中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
我国五年规划(计划)制定实施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五年计划(从“一五”至“五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5个五年计划,由此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
一五计划(1953-1957)
二五计划(1958-1962)
三五计划(1966-1970)
四五计划(1971-1975)
五五计划(1976-1980)
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五年计划(从“ 六五”至“九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4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
六五计划(1981-1985)
七五计划(1986-1990)
八五计划(1991-1995)
九五计划(1996-200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的五年规划(计划)(从“十五”至“十三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计划(2001-2005)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十三五规划(2016-2020)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原标题:《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么来的?(一图读懂13个五年计划和规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