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下村镇瓮山村对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并大力发展庭院式香椿产业,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高都镇岭上村在退出的宅基地上修建起老年公寓,并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让村里老人实现安心养老;山河镇白河村统一将农户闲置房屋作价入股至旅游公司经营民宿,入股村民不仅可以按时收取房屋租金,年底还可获取分红收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泽州县遍地开花,给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作为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近年来,泽州县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在盘活资源、提升效能、稳定增收上出实招、下真功,有效破解了人地矛盾,激活了农村“沉睡”资源,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流转运营后,大阳古镇焕发新活力
靶向施策
让运行机制“畅起来”
据摸底调查,泽州县拥有宅基地14.5万宗、面积为5.9万亩,其中闲置宅基地4.5万宗、闲置率高达31%。
如何使这些“沉睡”的资源“活”起来?2020年,在被确定为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泽州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为全国“宅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化改革,制度先行。针对宅基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泽州县先后建立了13项配套制度,特别是围绕规范运行、收益分配、村务管理、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管理指导意见》《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农村宅基地地上建筑物拆除补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试点改革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下村镇村民办理宅基地抵押贷款
破除审批难点、监管盲点、信息堵点,依据已有的登记和规划成果,建立起基础信息数据库,依托泽州大数据云平台,搭建数字化宅基地管理平台,实现了宅基地“批、用、查”全过程管理。其中,在“批”的方面,通过管理平台可实时查询谁有资格申请宅基地,同时符合条件的农户可通过微信扫码完成宅基地线上审批申请;在“用”的方面,实现了宅基地利用现状、流转、资格权等在内的信息在线查询;在“查”的方面,通过指导各村建立宅基地协管员和泽州宅基地监管助手App进行“线上线下”监管,实现了对违法占地建房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唯有稳妥处理好宅基地超面积、无权属、无收益以及‘一户多宅’等历史遗留问题,改革方能顺利推进下去。”该县宅改办专职副主任程俊感慨地说,探索实践中,一些乡镇创新举措,在“三长会商”工作机制基础上,增加妇联、团委等部门以及网格员、心理咨询师、一村一法律顾问等配合开展工作,形成新的“3+N”会商模式,推动宅基地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将“单打独斗”变为“整体作战”;一些村实施“宅上党小组”建设,把党小组设在宅院里,宅院每周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汇总、研讨、解决涉宅基地矛盾纠纷等问题,确保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同时,该县全面启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历时4年,投入1700万元,开展了145527宗、面积3925.93公顷的宅基地及房屋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为10万余宗农宅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投入3175万元,为156个村编制村庄规划;投入150万元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更新汇交工作,为16个乡镇428个村委会(社区)颁发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3146宗,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195宗,为“宅改”顺利推进夯实了基础。
多元模式
让土地资源“活起来”
走进巴公镇三家店村,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院落、高大挺拔的行道树,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以前可完全不是这回事,村里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破旧房屋随处可见,村民们苦不堪言。”村第一书记朱小勇说,借助新一轮“宅改”的契机,村“两委”对闲置凋敝的零星分散宅基地进行腾退,退出农户140余户,拆除房屋面积11亩,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多个粮食晾晒场,改建多条道路,有效提升了村庄“颜值”。
山河镇白河村风光秀丽
这只是泽州县“宅改”中盘活利用闲置凋敝宅基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泽州县在学习其他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边实践、边探索,逐步形成了科学整治和盘活利用的新模式。
——实行流转运营。允许宅基地通过作价入股、出租等方式,进行流转、获取收益。
——开展退出利用。明确农村宅基地可采取无偿、有偿等方式退出,用作公共服务建设、复垦指标置换、入市交易等。
——探索有偿使用。制定了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办法,针对因历史原因造成宅基地超标准占用、闲置、低效利用等问题,可由村集体有序规范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倒逼无偿退出。
——允许抵押融资。县农商行推出“安居贷”产品,允许农民住房和宅基地使用权作抵押进行贷款,释放了宅基地的财产权能。
——探索宅基地地票发放。针对有意愿退出的“一户一宅”农户在签订退出协议后,给其发放宅基地地票,退出农户在规定年限内可凭地票优先申请宅基地。
通过多元化置换补偿模式,目前全县共流转宅基地1617宗,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1869宗,实现宅基地退出共2599宗815亩,其中有偿退出2427宗、无偿退出172宗,为乡村全面振兴腾退出广阔空间。
盘活资源
让集体经济“强起来”
深冬时节,走进晋庙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一袋袋正在培育中的菌棒整齐码放着。正在进行喷水作业的韩社花说:“冬季培育菌棒,室温最为关键。现在的气温,基本在零摄氏度左右。”
晋庙铺镇位于大山深处,全年无霜期长,同时镇域内有供电线路和水库,发展食用菌产业有很大优势。可多年来,镇上各村由于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导致此项产业迟迟无法发展。
“‘宅改’,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镇党委书记樊曙钰感慨地说,2020年以来,镇里将王汉掌村、黑石岭村、大池头村等6个村凋敝宅基地复垦收入的472万元以入股形式注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平菇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
60岁的韩社花是黑石岭村的村民,从园区投产开始,她就一直在这里干活,每月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家门口就业就是好,既挣到了钱,又照顾了家里,一举两得。”韩社花高兴地说。
樊曙钰告诉记者,目前园区拥有36栋大棚,去年产值达到100多万元,给村集体分红20多万元,并带动了附近20人就业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通过‘宅改’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既解决了农业产业用地,又使凋敝宅基地变为产业发展资产、资金,达到了‘1+1> 2’双赢效果。”樊曙钰说。
中午时分,居住在高都镇岭上村幸福公寓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谈论着村里新近发生的事情。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贝贝介绍,为解决农村养老难题,村“两委”在已退出的宅基地上集中修建了占地1.2亩的幸福公寓。村里老人与村委会签订自愿退出现有宅基地并交由村集体管理的协议后,可免费入住幸福公寓,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让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实现了体面养老、安心养老。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退出的34块零星宅基地按照每年每平方米一元的价格租赁给村民,鼓励他们种植蔬菜,发展庭院经济,使村集体每年增收2000元。”张贝贝说。
去年11月21日,对泽州县下村镇村民牛永政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这一天,县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为他办理了晋城市首宗宅基地及房屋抵押权登记。凭借这个登记,牛永政从银行获得了20万元的抵押贷款,从而顺利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一子落而满盘活”。通过“宅改”,泽州县不仅融通了城乡要素、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公信力、凝聚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