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价真的超过了东京、首尔等亚洲大城市?

上海物价真的超过了东京、首尔等亚洲大城市?
2016年10月16日 12:12 九哥财经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作者:徐蒙

来源:上海观察、财经未来城市

导读

“上海成为亚洲最贵城市”,最近,以此为题的文章在朋友圈和一些网站在广为传播,引起公众的疑问:近年来上海的物价究竟是否在快速上涨,人们的生活成本,真的超过了东京、首尔、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大城市?

对于部分生活开支的增加,尤其是不动产领域的价格上涨,上海居民普遍有所感受,但上海的房价显然也没有达到“亚洲最贵”;而在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威部门数据显示,上海整体物价水平近年来始终保持温和上涨,并没有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波动。

上海2015年与2013年部分商品价格,均为年度采样均价。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张煜制图

雪茄不能代表生活成本

“上海成为亚洲最贵城市”说法的源头来自一份瑞士宝盛私人银行的调查报告。虽然“上海成为亚洲最贵城市”引入关注,但其实,这份报告针对的只是亚洲的高端生活指数,报告综合考察了亚洲11个城市共21个高端生活项目,诸如雪茄烟、植牙、红酒、住宅物业、旅游住宿、医疗保健等商品和服务。

瑞士宝盛作为一家私人银行,其目标客户是高收入阶层,因此,该银行所做的调查,也是瞄准高收入者关注的高端消费领域。在调查中,亚洲城市中价格升幅最高的高端消费品是雪茄,同比价格上涨7.62%。

“类似雪茄那样的商品和服务,离开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即便是高收入者,也很少有人天天都抽雪茄,这绝不可能代表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市物价局局长阮青表示,综合上海近年来整体物价情况,总体涨幅平稳,个别高端消费品价格变化,对整体物价没有明显影响,也不会影响到普通市民的生活。

瑞士宝盛银行调查报告中提到,亚洲城市的旅游住宿及医疗保健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将继续上涨。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上海在这些消费领域的价格确实有较快上涨,正如调查结果所反映,价格上涨的多为旅游住宿、医疗保健等领域的高端环节,而上海的大众旅游住宿和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仍保持平稳。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观念变化,国内的消费升级浪潮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表现尤为突出。高端旅游住宿、医疗保健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并且人们比以往更愿意为高端消费付出额外成本。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魏陆认为,对于高端生活成本的排名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上海的肉毒杆菌疗程、腕表、雪茄、高端护肤品、女士手袋、高级轿车等高档消费品的税费较高,如果需要进口的话,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等占了价格的很大一部分,使得价格难以下降。

魏陆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档消费和服务逐渐走进市民生活,如女士手袋、高端护肤品等,一方面应该适当降低税费,另一方面应该促进竞争,降低高端生活成本,使市民能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物价虽涨,但温和是主基调

上海2015年与2013年部分商品价格,均为年度采样均价。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张煜制图

虽然上海的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但在现阶段,高端消费仍是少数人的选择。考量一座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需要关注的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价格变化。

专家指出,了解一座城市的生活成本情况,需要持续观察一段持续的时间,比如,短时间内,可能因为季节、节日等因素产生价格波动,而从五年的时间跨度观察,可以更好地反映上海整体的物价情况。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信息显示,过去五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经过“先快速上升,再逐步回落,后平稳运行”三个阶段。在快速上升阶段,月同比升幅确实也曾达到过5.9%,但大多数月份在1.8%-3.0%之间波动,未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异常波动。

物价的上涨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联。阮青指出,上海“十二五”初期的物价快速上涨,是延续了“十一五”末期的涨势,在那个阶段,上海经济保持高增速,社会需求旺盛,而一定的通胀,是经济快速增长期的正常表现。统计部门分析指出,当年全国通胀压力较大、猪肉价格处于上升周期、房地产业快速升温,是当年上海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2012年成为上海物价走势的转折点。当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政府宏观调控得力等经济政策影响下,国内通胀压力明显减弱,上海居民CPI同比升幅由最高5.8%(2011年8月)回落至最低2.1%。前阶段引领涨势的两大领域——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地回落。

2013年-2015年,上海经济率先进入新常态,加之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减缓,物价水平保持低位平稳运行,同比升幅基本在2.0%-3.0%区间波动。较为特殊的是去年1月CPI同比涨幅下探到1.8%,为“十二五”期间的最低点。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指出,近三年来,上海物价上涨的主动力,由食品类转为居住类。随着通胀压力减弱,前期酝酿推行的政策性调价项目纷纷在该阶段出台,水、电、管道天然气等公用事业项目阶梯价改革方案陆续落地实施,居民物业管理费、学前教育收费等调价也以升为主。“这些方面虽然一定程度增加了生活开支,但相关价格其实已经多年未涨,属于‘补涨’,并未对市民生活带来明显影响。”统计专家表示,这些公共领域价格有条件实现调价,也是因为整体物价平稳,通胀压力较小。

部分商品价格逐年下降

上海2015年与2013年部分商品价格,均为年度采样均价。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张煜制图

在整体温和上涨的同时,过去三年,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有升有降。上涨较快的首先是不动产和房屋租金,医疗、教育、家庭服务等领域价格也有较快上涨,相比之下,传统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甚至有部分回落。

菜篮子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群体,食品价格的上上下下,这部分人群最为敏感,对其生活也影响最大。

从消费者的感受来看,上海的“菜篮子”不算轻,比如近期猪肉价格进入上升通道,菜价又因气候和节日因素水涨船高。从过去五年看,上海食品价格除了粮油外,确实全面上涨,五年中食品类价格分别上升10.8%、5.8%、4.4%、3.2%和2.9%,但食品价格涨幅逐年收窄,而且收窄幅度明显。五年中,上海食品类价格累计上升26.2%,较“十一五”期间回落20.2个百分点。

鲜菜和猪肉是市民“菜篮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和通胀因素,上海菜价在过去五年内持续上涨。为此,过去五年中上海市政府将稳定菜价作为保民生的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实施地产绿叶菜的生产补贴,强化蔬菜产销对接、打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最终,过去五年内,上海鲜菜价格年均上升5.8%,比“十一五”年均涨幅低了7.6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则多受“猪周期”的影响。五年中上海猪肉价格和全国相似,在一路冲高、回落、低迷、反弹中循环。而整体上看,“十二五”期间,上海猪肉价格累计上升38.2%,也比“十一五”期间回落30.4个百分点。

相比食品价格的上涨,工业消费品价格却因技术升级、升级换代较快等因素出现升降各现的表现。价格下降最明显的是家电和数码产品,过去五年内上海市场上的通信工具价格累计下降55.5%,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累计下降35.8%,不管是购买手机还是空调冰箱电脑等,相同的价格,能买的产品性能早已今非昔比。

大件消费品中,汽车价格也在持续下降,近年来上海汽车市场打折促销幅度越来越大,价格竞争激烈,一些曾经需要加价排队的车型,如今已经可以打折购买。另外,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振荡下行影响,成品油、金饰品价格有所下降,五年内上海首饰累计下降34.2%,汽油价格累计下降18.7%。

而受原材料、房租、人工等成本刚性上涨,衣着、床上用品、家具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跨境城市物价很难客观比较

纵向比较,上海物价在过去五年中并没有过快上涨;那么横向与其他亚洲大城市相比,上海究竟贵吗?

统计部门介绍,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城市物价比较,是一个颇具难度的课题,不同城市使用的货币汇率不同,居民收入水平不同,甚至连消费品的结构也不一样,人们对生活成本的感受自然有很大区别。“比如上海市民喜欢吃的食品,和东京、韩国、新加破都不一样,有些食物原料在境外普遍,价格便宜,到了上海数量稀缺,甚至需要进口,价格自然较贵。”统计专家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国家统计局正在参与世界银行组织的“ICP调查”,它以购买力平价作为不同国家货币转换系数,以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进行国际间的价格比较,上海也是其中重要的样本城市之一。但统计部门指出,由于各国经济结构、GDP核算方式、文化、统计能力等有很大差别,加上近年来国际汇率波动剧烈,即便引入购买力平价的指标,仍很难客观地进行跨境城市物价比较。同时,由于“ICP调查”五年一次,上一次于2011进行,数据滞后,对如今的国际间比较也没有多少意义。

魏陆表示,目前尚缺乏权威机构科学全面的国际比较,而不同民间机构的世界大城市生活成本排名则层出不穷,由于不同机构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其排名不尽相同,不能就此下定论,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比如根据美国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Mercer)的全球成活成本调查,2016年上海排名亚洲第四位,香港、新加坡和东京均排在上海前列。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2016年上海排在新加坡、香港、首尔之后,与东京并列亚洲第四位。

瑞银集团在其最新的国际城市物价比较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国际汇率大幅波动,已经形成了新一轮的“货币战争”,不同货币地区为了降低汇率变化对本地经济的冲击,往往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进行应对。如今货币政策的复杂多变,使得对各大国际城市的物价和购买力比较变得越来越艰难。

在瑞银集团综合汇率变动和各国货币政策的2015年调查报告中,上海在全球71个大城市中整体物价水平排名第35位。亚洲城市中,东京、韩国、香港、特拉维夫、迪拜、台北、麦纳麦之后,位列亚洲第八。

扩展阅读:

厉害了,我的城:全球城市排名,大魔都你在哪里?

文/未来城市研究员 Wireswing

上海在《上海规划2040》中明确提出建立“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方向。

今年8月初,施罗德全球城市30指数(Schroders Global Cities 30 index)的发布简直大快人心,被各大网站疯狂转载。至于原因......截取前十名看看就知道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海

纽约

天津

北京

达拉斯

深圳

洛杉矶

休斯顿

华盛顿

伦敦

于是有些人的画风就变成了这样:“上海世界第一了啊!前十名亲爱的祖国占了四个啊!约等于一半啊!...再四舍五入就是全部啊!卓越的全球城市已经实现了啊!”

上海力压纽约位居榜首以及天津的优秀表现着实令人吃惊,但考虑到它更多是根据“预期经济增长率、下一个十年的预期可支配收入以及工作人口的规模”来评估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这个结果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那么上海是不是真如表格中的表现,即将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了呢?究竟何为“全球城市”?

维基百科中关于“全球城市”总结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在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而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萨斯基亚·萨森教授在其著作《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中强调,衡量全球城市状态的一个关键指标是:该城市是否具有为公司或市场的全球运营提供服务、管理和融资的能力。

“全球城市”的称号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而言无疑具有积极影响,许多组织从不同角度对世界各城市进行了分类和排名。

首先是在1998年,尊·比佛斯达克(Jon Beaverstock) (布里斯托大学国际管理教授)、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G. Smith)和彼德·泰勒(Peter J. Taylor)共同成立了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简称GaWC)。1999年开始,GaWC尝试为世界级城市定义和分类。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法律)为城市排名。GaWC的名册为世界级城市确定了3个级别及数个副级别,由高到低顺序为Alpha级、Beta级、Gamma级,另外还有“高度自足”和“自足”两个级别,即此等城市能够提供程度足够的服务,无需明显地依赖其他全球城市。在2012年的排名中,上海处于Alpha级别中的第二梯队,与香港、巴黎、新加坡等城市比肩。

级别

城市

Alpha++

伦敦、纽约

Alpha+

香港、巴黎、新加坡、上海、东京、北京、悉尼、迪拜

Alpha

芝加哥、孟买、米兰、莫斯科、圣保罗、法兰克福、多伦多、洛杉矶、马德里、墨西哥城、阿姆斯特丹、吉隆坡、布鲁塞尔

Alpha-

首尔、约翰内斯堡、布宜诺斯艾利斯、维也纳、旧金山、伊斯坦布尔、雅加达、苏黎世、华沙、华盛顿特区、墨尔本、新德里、迈阿密、巴塞罗那、台北、曼谷、波士顿、都柏林、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布拉格、亚特兰大

表1 2012年GaWC世界级城市名册中Alpha级别城市

后来全球城市理论逐渐成熟,2008年,美国杂志《对外政策》(Foreign Policy)在教授萨斯奇亚·萨森等人和一些组织的研究基础上,发表了全球城市的排名。此项排名的评判集中在5个领域:商业活动、人力资源、信息交流、文化积累及政治参与。2010年、2012年、2014年更新了3次,2014版前十名城市见下图,上海位列第18。

图1《对外政策》2014版全球城市排名前十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2016年的排名,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却得到了与文章开头提到的施罗德全球城市30指数不尽相同的结果。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全球城市相关的数据收集和调查研究,2016年的报告为第六份,名为《全球城市2016》(Global Cities 2016)。该报告针对125个重要的大型城市,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分析。

一是全球城市指数(Global Cities Index)分析,它关注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包含5个维度(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影响以及政治参与),一共有27个具体指标。

图2 A.T. Kearney全球城市指数top25

二是全球城市前景(Global Cities Outlook)分析,它基于13个具体指标,包括环境、安全、创新能力等因素,从居民幸福感、经济、创新以及城市治理4个方面进行评判,衡量一个城市维持繁荣的能力。

图3 A.T. Kearney全球城市前景top25

图4“全球精英城市”(在上述两种评价中均出现在前几名的城市)

此份报告中,仅有伦敦和纽约同时在两项排名中位列前十,它们也一直是人们公认的全球城市。上海在现阶段全球城市指数中位列第20名,而在前景分析中乏善可陈。

虽然在科技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等软实力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上海距国际一流城市仍有一定距离,但也要肯定近年来它飞速的发展。

 2015年上海市人均GDP突破10万元人民币,折合美元1.58万,按世界银行标准(2015年,1.2475万美元),上海已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上海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与外资依存度之和)从1978年的19.1%上升到2016年上半年的105.54%,连续多年排在全国首位。2016年1-8月,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33419.3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约21.1%。截至2015年末,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535家、投资性公司312家、外资研发中心396家,继续成为中国大陆跨国公司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2016年8月27日,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在“上海2040”专题讲座中提到:“从国家门户城市到区域门户城市、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全球中心城市,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至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标不同层级的全球城市。第一阶段发展目标,是从国家中心城市到亚太中心城市、从国家门户城市到亚太门户城市,主要对标香港和新加坡,也要借鉴纽约和伦敦的区域门户城市属性。第二阶段发展目标,是从亚太中心城市到全球中心城市,主要对标纽约和伦敦,也要借鉴巴黎和东京的全球中心城市属性。”

  • 碧桂园以楼面价2.5万/平竞得上海杨浦办公楼用地

  • iPhone X,8388元起!中国人买不起?

  • 3年房价横盘期,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