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脏乱差”到“焕然一新” 武汉小作坊抱团转型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局  2016-06-17 18:25:31
分享到:

图片/石一 摄

长江云报道(记者 熊霞)大型先进的机器,干净整洁的环境,统一化的管理,批量化集中生产,如果不是每个单间的环境依然狭小,没有人会相信眼前的豆腐制作点只是一个个小作坊的合集。看上去宛然就是一副大型豆制品厂的模样。

近日,记者跟随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共同突击探访了遍布武汉三镇的各种小作坊。用亲身体验,感受了一把武汉小作坊从“脏乱差”到“焕然一新”的蜕变。

现场:豆腐作坊“抱团”升级

位于武昌区武泰闸的“康美洁”的豆制品集中生产点,由14个豆制品小作坊集合而成。走进生产点的大门口,立刻就会被墙上密密麻麻的证书吸引。

“这是14家小作坊的营业执照和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康美洁”豆制品集中生产点总经理张登文介绍,以往小作坊的生产环境不好,没有“合法身份”,遇上检查只能“打一枪换个地方”。如今集中管理,生产环境好了,有了营业执照,每个生产者也办理了健康证,再也不用打游击了。“这些证照就是我们的定心丸。”

正如张登文所说,记者走进集中生产点的厂房后就立刻感受到了这些小作坊的转型决心。每个小作坊的工作间前面都放置着高达60厘米的防鼠板,地面保持干燥整洁,木压板、塑料清洁桶和大型豆制品制作机都清洗干净并进行了消毒处理。

“环境卫生搞好了,销售渠道也变得更广,经济效益也更多。”张登文说,他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做的豆腐千张能卖到大型集贸市场,并成为一些餐饮企业的固定供货方。“比以前推着车卖向散户强得多。”张登文透露,目前“康美洁”的每个小作坊经营户的年赚20万不成问题。

管理:全武汉市1696小作坊,督查抽检率100%

事实上,“康美洁”豆制品集中生产点只是武汉众多小作坊中的一个缩影。此后,记者又随武汉市食药监局走访了徐家棚卤制品作坊、后官湖正大米粉作坊及莲芝豆制品作坊等多个食品加工的小作坊。

记者走访时发现,不论何种食品的加工作坊都完成了提档升级,从生产环境到生产人员的卫生意识,都做到了规范管理。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副处长唐永刚介绍,武汉市的小作坊环境得到了提升,与前期全市食药监系统全面规范整治有关。

“在过去的2个多月时间里,全武汉市食药监系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作坊规范整治工作机制。”唐永刚称,目前全市共排查小作坊1696家,其中豆制品597家、卤(肉)制品420家、米面制品294家,白酒110家,4类产品占总数的83.8,其余糕点、酱腌菜、炒货、芝麻酱等数量较少。

为了确保小作坊卫生环境达到规范标准,食药监系统对全武汉市食品小作坊监督抽检覆盖率达100%,同时,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重点监管的小作坊加大抽检频次。

引导:“龙头+散户”,引导示范

记者了解到,过去小作坊环境“脏乱差”大多还是与从业者自身的卫生意识有关。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小作坊们提档升级,武汉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除了抽检监督以外,也加入了“引导服务”。

“我们一方面监督他们的产品质量和环境卫生,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唐永刚表示,在小作坊集中的辖区,武汉市食药监部门运用市场方法,将小作坊引导到集中园区生产,引导小作坊完成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等食品安全台账制度。“我们称其为龙头+散户,大型集中小作坊园区就是龙头,对其他的散户小作坊能起到示范作用。”

取缔:小作坊不是“黑作坊”

武汉市食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到小作坊,市民的大多印象还是“污水横流,鼠虫乱窜”。事实上,这是一种理解误区。

“小作坊并不等于黑作坊。”唐永刚介绍,“黑作坊”一般指卫生条件恶劣、没有工商营业执照、没有通过小作坊检查,或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等的作坊。

对于这类“黑作坊”,武汉市食药监部门坚决查处取缔。“3年来,全市共取缔关停小作坊900余家,对食品小作坊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公安部门。”唐永刚透露,此前江岸区双氧水泡猪蹄案、武昌区双氧水泡牛百叶案、洪山区甲醛猪血案3起案件涉及食品安全犯罪,已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下一步,武汉市食药监部门将推动构建小作坊监管长效机制。利用法治、市场等多种手段,加强与相关部门共管共治,发挥监管合力。

来源: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局

责任编辑 熊霞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便民服务

社会保障 交通出行
公积金 公安服务
职业资格 医疗健康
市场监管 法律服务

定制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长江云TV(湖北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