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正文

华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事业稳步提升、奋力谱写华阴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部署和加快这一时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华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  总结经验成就  振奋发展信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抓“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目标,大力实施“旅游立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美市”发展战略,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打牢基础优化结构,经济质量不断向好。“十三五”期间,积极开展秦岭北麓治理、“散乱污”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有效。虽然部分指标未达预期,但长期向好局面并未改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华阴市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有效,实现“无疫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48亿元,是2015年的0.9倍,人均GDP达到3.0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6亿元,是2015年的0.6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25亿元,是2015年1.68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7:46:47调整为2020年的14.4:13.8:71.8。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79个,完成投资321亿元,其中32个项目建成运营。依托城投公司,整合国有资产,发行企业债券6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项目123个,到位资金278亿元。累计争取中省资金31.6 亿元。实施长涧河流域综合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三个PPP项目。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华阴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编制《华阴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列资500万元,大力推进甜柿、日光温室、设施大棚、香菊、葡萄五类优势产业发展。全市设施农业累计发展到1320座(棚),建成百亩以上集中连片优质水果基地10个,建成规模以上设施基地15个。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27万亩左右,总产量达11.49万吨。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累计发展3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龙头企业发展4家,渭南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称号。

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较快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秦电7、8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锦前程制药技改等项目全面完成。生物医药产业园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入园项目稳步推进。罗敷工业园转型升级,超细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秦电、华鑫特钢等骨干企业达产达效。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1.06亿元。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环保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烟尘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

旅游市场增势强劲,三产经济蓬勃发展。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华阴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城市”、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华山诺富特酒店、清心温泉、禧悦巷子等一批涉旅项目建成运营。喜来登度假酒店、古柏行景观恢复(南段)、华山冰雪世界等项目基本建成。成功举办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华山论道·全域旅游开发论坛、秋千节、桃花节等节事活动,“华阴老腔”荣登2016年央视春晚。累计建成旅游厕所66 座,实现景区城区全覆盖。“十三五”期间累计登山人数1280万人次。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加速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日渐兴起,消费环境不断改善。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加快城景一体,打造“一河两岸”,滨河大道、2座跨河大桥和西桥改造项目建成使用。310国道华阴段、长城路、书院路、杨震路建成通车,城区“四纵四横一环线”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实施华城西路排水管网、八一路雨水改造等项目,城区防洪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力整治城市线缆乱象,实施强弱电入地工程,先后对7条城市道路和主要节点实施景观绿化亮化提升改造,城市整体形象和安全度稳步提升。汽车客运站投入使用,城区景区免费公交通车运营,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15平方公里,城区天然气覆盖率达到85%以上,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76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13.9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累计建成镇村污水处理站26座、农村改厕3.42万户、绿化村庄114个,建成国家森林乡村1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以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为关键,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精准施策、科学应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2535.93亩,整治“散乱污”企业152家,实施“双替代”4.02万户。三河口上延工程处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荣获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率先实行“峪长制”“警长制”,建立三级峪长管理模式,安装监控设施,完成勘界立标,实现无死角、立体式监管。秦岭区域违建、“大棚房”、全域“五乱”、违建别墅等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完成营造林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1%。获得首批“省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一轮机构改革如期完成,工作体制机制更加顺畅高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严格落实“10+2”“5+3”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日趋优化,企业开办注销实现零成本、半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网上办理,审批时限压缩40%以上,全力推进“一网通办”,政务大厅已实现可网办事项614项,网办率达到97%,累计减税降费1.2亿元。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剥离移交全面完成,农村改革扎实有效,61个行政村全面完成“三变改革”,应急管理、民主法治、医药体制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精准脱贫措施有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三精准”“三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46个贫困村全面退出,3556户10496人实现精准脱贫;帮销扶贫产品5522万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5068元,增至2020年11945元。易地扶贫搬迁627户,危房改造1127户。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开展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网络实现全覆盖。现有农业企业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6家,家庭农场50家,渭南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涉农经营主体稳步增长。荣获2018年、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年终成效考核非贫困县“好”和“较好”等次。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63万元和1.26万元,年均增长8%和8.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约2.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2%,转移农村劳动力约3.5万人次。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管理,入住率保持在95%以上,荣获“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先进县”。教育教学质量和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69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5%,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职业和成人教育发展有序,师资队伍持续加强。教育提升“五大工程”扎实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5.5%,“大班额”问题基本消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市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11个卫生院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7%。科技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两届创新创业大赛。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基本建成,影剧院改造提升项目投入使用,成功创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华阴老腔”交流演出年均百余场次,“弘农杨氏”家族墓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建成日间照料中心3个、养老服务中心7个,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信访门诊”、农村“小探头”等经验全省推广,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称号。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显著,“以案促改”扎实有力。“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法治社会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50件、政协委员提案617件,办结率连年达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审计监督和重大政策跟踪问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百姓问政”“向人民报告”等活动实现常态化,政府公信力和效能明显提升。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  标

规划预期

指标

规划年均

增长(%)

规划指标

完成

实际年均增长(%)

GDP (亿元)

140

11.5

72.48

-2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55

10

9.97

-23

人均 GDP (元)

50000

10.6

30200

0.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

1200

18

420

-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0

15

28.25

2.2

财政收入(亿元)

6

9

2.56

-8

旅游接待量(万人次)

1500

15

256.36

-19

旅游总收入(亿元)

105

20

13.7

-20

全市总人口(万人)

28

24

人口自然增长率(‰)

6

4.08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

100

100

集中供热普及率(%)

80

80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3.62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3.3

1.49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100

城镇化率(%)

65

56.4

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4.1

-15

4.1

-15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幅(%)

10

26.31

化学需氧排放量降幅(%)

10

28.02

森林覆盖率(%)

40

4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4.3

12

3.63

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5

13

1.26

8.9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华阴市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优、城镇化水平不高、生态保护任重道远、营商环境还需优化、民生保障相对滞后等问题。同时,西安的“虹吸效应”有增无减,“溢出效应”尚处在初始阶段。面对当前形势,针对上述问题,要在“十四五”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文旅龙头带动不足。“十三五”期间旅游人次大幅增加,但是人均消费增长不足,华山旅游还停留在观光游的阶段,西岳庙、华阴老腔等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中心城区的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旅游配套产业结构不优,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要求。华夏文化、武侠文化等人文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文旅融合深度不够。主题公园、剧场演艺等旅游业态尚未落地。作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并未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规模整体偏小,主导产业散而弱,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产值过1亿元的规上工业企业仅有5家,产值过10亿元的仅有2家,多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仅有2000万。工业园区低效、闲置用地存量大,不易盘活。产业工人技能不足、数量少,规上工业企业用工人数不足4000人。

“三农”工作短板较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优势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不足。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村庄建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多年未审批。高素质农民较少,适应和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有待提高。

城镇建设品质不高。华阴市城镇化率仅为56.4%,低于全国60.6%的平均水平。旅游业发展与中心城区建设融合不够紧密,中心城区的品质与华山旅游的需求不匹配,老旧小区改造需求量较大,部分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罗敷镇、孟塬镇、华西镇公共服务设施还需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问题较多。

生态保护任重道远。秦岭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任务繁重,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急需新建或提升,河湖“清四乱”需要持续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体系还需完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还需增加。

营商环境还需优化。“放管服”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尚未落实到位,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尚未形成。企业的满意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的交易成本还有较大下降空间,市场主体活力亟待激发。

民生保障相对滞后。劳动力整体呈现低学历、体力型劳动力较多、劳动技能不足等特点,劳动力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均需提高。许多中小学生在外上学,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仍存在入学难的问题,学校布局和规模不优,教师队伍还需强化管理。卫生健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优,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医院硬件需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弱势群体的保障措施还需加强。

行政效能仍需增强。各类信访问题依然较多,行政诉讼案件存量较大,干部队伍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干部队伍中“慵懒散慢虚粗”的问题依然存在,行政效能亟待提高。

第二章  迈入新发展阶段  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发展环境

从国家层面看,国内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减速换挡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结构调整阵痛持续,对华阴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压力。但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带一路”加快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实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机遇,有利于华阴市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协同合作。

从省市层面看,陕西省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华阴市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渭南市加快构建华夏文明文脉传承发展示范区,推进西渭融合发展,建设“三极多中心”,有利于华阴市以华山为依托的国际文化互鉴窗口和平台建设,有利于华阴市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建设高品质旅游城市,有利于华阴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从华阴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华阴市追赶超越的重要机遇期、全方位开放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华阴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将发生重要改变,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华阴市发展改革稳定的压力较大。但总体来看,华阴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文化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第二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大力实施“旅游立市、生态美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四大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奋力谱写华阴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法治理念贯穿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着力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普惠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呵护绿水青山、铸造金山银山。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系统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发展观念。正确处理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当前与长远、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统筹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真抓实干。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打破僵化思维,摆脱路径依赖,树立“实干”导向,锤炼“真抓”作风,提升“会抓”本领,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四节  战略定位

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充分发挥华山旅游“金字招牌”优势和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中心城区开发不足的发展潜力,按照“城景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构建“一核一带三轴一环线”的旅游空间布局,加快高品质城区景区建设,以现代生态田园城市“自然绿色生态、社会公正和谐、城乡有机融合”的理念为核心思想,建设“宜居、宜游、宜养”的高品质旅游城市,打造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关中地区生态环保先进市。秦岭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四河两涧”水质稳步提升,大气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土壤污染问题基本解决,河湖长制、林长制等生态文明制度得到全面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关中平原各县市区前列,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

文旅融合传承发展特色市。依托华阴自然风光、历史遗存、民俗风情、传统非遗、特色饮食等人文资源富集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促进华夏文化、黄河文化、武侠文化、红色文化、祭祀文化等元素和慢生活、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旅游新业态的融合,一手抓华山旅游的配套产业发展,一手抓西岳庙、主题乐园等旅游核心吸引力的培育。唱响“山水林城庙”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省内别具特色的文创、文旅基地。

陕西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地。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依托,引进生物医药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陕西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抢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机遇,利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发挥区位交通、园区土地、秦电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西安等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环保建材等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地。

第五节  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华阴市未来发展趋势和内外环境条件,“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经济增长保持较快速度,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到2025年底,全市GDP达到93亿元,年均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6亿元,年均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亿元,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6亿元,年均增长7%;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年均增长18%,其中登山人数4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3.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8:30:62。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到8个。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围绕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要求,奋力打造陕西东部改革开放“桥头堡”、“双循环”协调发展前沿阵地,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强化区域合作,努力开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深入打好四大保卫战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果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指标内,森林覆盖率、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森林覆盖率达到41%。

民生福祉得到更大改善。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均GDP达到3.6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万元,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万元,年均增长8%。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治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法治华阴、平安华阴建设卓有成效,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体制机制日益健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华阴要走在关中地区县级城市的前列,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展望二〇三五,华阴区位功能更加凸显,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山岳型旅游产业发展新高地、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地,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成型,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民生福祉及幸福指数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乡居民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华阴目标基本实现。社会治理水平显著增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成型,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总量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2.48

93

5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3.02

3.85

5

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

2.56

2.93

3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6.23

89

6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51.06

102

1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8.25

39.6

7

预期性

旅游总人数(万人次)

256.36

600

18

预期性

旅游总收入(亿元)

13.7

40

23.5

预期性

创新驱动发展

人才总量(万人)

0.075

0.125

10

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亿元)

6.9

13.8

15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4

8

预期性

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0.1

1.5

预期性

协调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14.4:13.8:71.8

8:30:62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71.8

62

预期性

游客人均消费(元)

535

660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6.4

60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4.6

50

预期性

绿色发展

年单位GDP能耗降低(%)

3

3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40.1

41

约束性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69

300

约束性

PM2.5年均浓度值(μg/m³)

46

40

约束性

民生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63

5.1

7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26

1.85

8

预期性

新增就业人数(人/年)

4015

4500

预期性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2.9

13.1

约束性

城乡医保参保率(%)

95

95以上

约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78.7

79.5

预期性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97.5

98

约束性

  第三章  创新旅游供给  壮大第三产业

以全域旅游和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为引领,按照“城景一体、产城融合”的思路,以高质量、高标准、高品质为目标,以夜间旅游、节庆演艺、武侠文旅等新业种业态项目建设为突破,加大城市旅游开发力度,提升城市旅游品质。构建优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到2025年底,华山登山人数达到400万人次/年,西岳庙游客人数达到100万人次/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亿元。

第一节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

以打造升级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优化“一核一带三轴一环线”的旅游空间布局。

一核:华山风景名胜区。

一带:依托310国道景区段提升改造工程,打造沿山康体养生经济带。

三轴:依托华岳路打造城市旅游配套发展“动力发展轴”;以长涧河、魏长城一体化开发为切入点,打造沿河“休闲慢游轴”;以西岳庙周边及古柏行综合开发为抓手,融合华山祭祀、武侠等多种文化,激活西岳庙历史文化游,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沿线“文旅融合轴”。

一环线:由原310国道—东环路—沿黄公路—渭河河堤路—大华公路组成,将华山风景名胜区、仙峪景区、西岳庙、华西现代农业园区、华山御温泉景区、魏长城遗址(公园)等核心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市域旅游大环线。


图3-1 华阴市旅游空间布局图

第二节  创新文旅融合业态

夜间沉浸游。按照慢生活旅游、沉浸式体验的理念,实施“夜旅游”精品工程,开展“越夜越精彩”系列活动,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烟火气息的夜休闲项目。结合华阴市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时尚文化,深入挖掘、精心梳理适合“夜体验”的文化要素,策划“夜产品”。依托长涧河、岳庙街、古柏行、华山、渭河、310国道景区段提升改造工程等打造夜间景观廊道,点亮“夜光影”,做好“夜演艺”,讲好“华阴故事”。对商业街、旅游景区、娱乐场所、特色民宿、沿秦岭生态旅游带等进行空间整合,提升“夜空间”,丰富“夜场所”。

主题乐园游。依托华山冰雪世界、军事云谷、农垦博览园等项目,发展相关主题游。紧盯华强方特、华侨城、宋城演艺等知名主题乐园龙头企业,结合华阴文化、神话故事,引进集游乐设施、文化创意、场景演义、水上乐园为一体的主题乐园,打造成为华山、西岳庙之外的第三个旅游吸引点。

武侠体验游。挖掘华山武侠文化内涵,将武侠文化、民俗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华阴武侠文旅品牌。将市内重要景点贯穿到“侠”文化主题中,完善侠客行体系。建设集武侠演义、主题酒店、文创会展于一体的华山武侠小镇。在城市主要出入口、主要旅游道路沿线等增设侠文化主题景观,培育华阴市浓厚的侠文化氛围。

文化遗产游。支持华山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推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传承历史文脉,打造遗产文旅品牌。整合魏长城、西岳庙等大遗址周边景观资源、人文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讲述历史故事。创新华阴老腔、迷胡等展演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节庆活动,建设老腔非遗演艺中心。

健康养生游。依托华山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发挥道教文化、温泉资源、医药产业优势,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康体检查、避暑养生等生态养生健康产业体系。

节庆体育游。打响“华山论剑”品牌,拓展华阴市文化旅游品牌体系。依托310国道景区段提升改造工程、渭河堤顶路,建设自行车道、步道,形成“一步一景”的景观大道。依托华山、各峪道的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拓展露营、极限运动、徒步旅行等户外康体运动产品,持续办好华山登山节、攀岩节等体育赛事,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实现“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乡村休闲游。重点围绕仙峪口村、司家村,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围绕重点旅游特色镇、村建设,提炼特色文化,打造关中乡村旅游示范地。结合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民宿客栈、农家美食、乡村民俗、亲子体验、研学教育体验等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巩固提升沿山乡村旅游带、沿渭河乡村旅游带,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风貌。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专栏3.1  旅游项目


第三节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在旅游咨询、交通换乘、租赁服务、品质住宿、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文创产品等方面不断完善城景旅游基础设施。在高铁站周边规划建设一级游客服务中心,承担提升片区形象、提供旅游综合服务的功能。以“一河两岸”为切入点,沿河布局慢游休闲娱乐产业。围绕华阴特色文化,重点打造主题酒店,多元化发展高端酒店、度假酒店、经济酒店、精品民宿、自驾营地等住宿接待设施。实施美物工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伴手礼、农副特产,提升购物品质。利用中联重科、龙钢华山冶金公司等闲置废弃工业厂房,改造成集餐饮、住宿、文创、众创空间为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

第四节  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以建设国际精品景区为目标,提高景区品质,深化景区文化内涵,优化业态,丰富功能。高标准实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综合提升工程,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安防保障、自驾露营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交通干线与乡村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实施环中心城区绿核、沿华山、沿渭河旅游公路建设,构建“快旅慢游”体系。加快智慧景区建设,优化旅游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华阴智慧旅游平台二期建设,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的智能化。在高速路、高铁站等重要交通节点,加大城景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华阴、华山知名度、美誉度。

第五节  完善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仓储、冷链等现代物流业。配套涉农产业、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紧密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公共外仓和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秦东商贸物流中心。推进网络交易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加强与知名电商合作,推动市域电商服务中心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提高乡村电子商务发展质量与效益,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新发展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教育培训等行业。健全华阴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第四章  聚焦产业升级  集中提质工业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区域协同”的发展思路。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扩大工业投入,强化技术创新,突出节能降耗,抓好园区发展,做好企业服务。到2025年底,工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结构更优,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工业企业总数突破200户,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过50户。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5%,规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建成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一节 打造工业集中区域

按照“退城入园”理念,利用五年时间,市域内工业企业逐步转移至罗敷工业园区。重点做好罗敷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盘活现有企业的土地、厂房资源,更新基础设施,依托大唐秦电的能源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进环保集约型、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园区“首位”产业,支持大唐秦电“以热定电”计划、华鑫特钢提升产能技改。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产业配套能力,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聚,集中力量抓好一批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项目建设,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底,罗敷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5户,年产值达到60亿元。

第二节  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按照“一心、一带、四轴、两区”的功能结构定位,建成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配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研发孵化、成果转化、生产制造平台等功能,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统筹发展现代中药、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医药科研、健康养生等版块,打造重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锦前程药业、博华制药、西岳制药三户企业,培育成省内医药生产龙头企业。到2025年底,入园企业达到10户,年产值达到3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坚持创新驱动,紧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等业态,整合市域环保型、科创型、成长型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引进一批关联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支持引导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年产1.6亿块蒸压粉煤灰标砖、脱硫石膏转化、废弃砂石加工等项目,形成新型建材集中区。建设投用大数据中心,培育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增长点。发展壮大华山创新创业园,完善服务能力,提升企业孵化水平,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规划建成桃下科技创业园,完善水、电、路、讯、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以引进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制造业企业为主,打造创新平台,年培育3户规上企业。

专栏4.1  新兴产业项目

第五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特色上规模,规模提档次,档次创品牌,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节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

推动优势农业提质升级。形成小麦优质良种、设施农业、甜柿为主导,其它产业多元发展的“3+ X”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业适度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优化布局三大主导产业。小麦优质良种以渭河平原区为发展核心区,突出小麦良种繁育主产区优势,重点发展小麦优质良种。设施农业在沿黄路华阴北段、北赤路及大华公路两侧连片发展,设施农业规模达到8000亩。甜柿生产布局以华阴农垦、甜柿合作社为重点,带动全市发展,打造西北“甜柿之乡”。做强做大现代畜牧业。实施畜牧业提升计划,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做好生猪、种鸭养殖、藕虾套养,扎实推进现代奶业振兴和优质安全肉类保障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到2025年底,耕地面积保持在3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12万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健全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深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创建、质量追溯。实施农业品牌行动,按照“双品一标”安全农产品标准,健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商标。加快“华山”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坚持工业反补农业、服务业提升农业,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罗敷工业园区转型为契机,引进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净菜加工、肉制品加工等,配套农产品交易、仓储物流设施。整合华阴市现有各类粮食加工作坊,引进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实施休闲农业推进工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民俗经济,重点建设农垦博览园项目,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农旅融合样板区。

专栏5.1  现代农业行动

第二节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功能布局,提高镇村建设管理水平。保护、提升村容村貌,持续完善乡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加强历史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施农村电网二次升级改造,乡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3%。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为重点,严格施工标准,加快推进户厕改造。以清洁村庄全覆盖为目标,抓好农村沟塘、农村污水治理,对人口聚集度较高的村庄,配套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到2025年底,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综合达标率达到95%,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在95%以上。

第三节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到“十四五”中期,全市114个行政村产权制度改革全覆盖,村村有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5年底,力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

第四节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对易返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合理扩大扶持政策享受人群,提升医疗、教育等政策保障水平。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和评估体系。加强扶贫资产运营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建立更加紧密、更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第六章  优化国土空间  构建宜居城乡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国土空间管控,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提高城乡治理水平,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遵循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综合评估空间开发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机制,探索构建以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空间治理体系。

生态空间。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区、地质灾害区等。构建以渭河、长涧河等水系生态廊道为骨架,以城镇开敞空间等生态战略节点为枢纽,以秦岭、水资源保护区等生态源地为依托的华阴生态安全保护格局。个性化制定优化方案,提高湿地、水域、森林等生态用地的自然修复能力和生态功能。

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以保护耕地资源为核心,优化农业发展格局,推进耕地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强化用途管理,促进农业合理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依托华阴资源优势,形成以旱作农业发展区、林果蔬菜发展区和畜禽养殖发展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

城镇空间。加强空间统筹协同,按照“中心提升、城镇集聚、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全域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快以中心城区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构建“一主一副、两点两带”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即中心城区,包括太华街办、岳庙街办及华山镇,为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一副:即罗敷镇作为城市副中心,以罗敷镇和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配套完善轻工业及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强镇。

两点:即华西镇和孟塬镇,华西镇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孟塬镇以旱作农业为主导产业,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城镇。

两带:沿310国道景区段提升改造工程两侧为东西向发展主轴,连接产业园区、风景旅游区和城市建设区,重点做好沿线城镇、工业和旅游发展协调关系。沿大华公路为南北向发展次轴,连接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休闲旅游区以及城镇发展区。

图6-1 华阴市城镇空间布局图

第二节  强化国土空间管制

利用“多规合一”“一张图”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全面形成统一的三类空间规划底图及其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构建以三类空间规划底图统领各类空间规划编制、衔接、审批及实施评估的新机制。严格控制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用途转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基本控制线。细化空间分区,制定空间开发负面清单。生态空间要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秦岭区域、渭河沿岸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农业空间要强化耕地保护,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城镇空间要以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及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四线的空间管控为依据,实施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用地用途管制。

第三节  提质完善中心城区

优化完善空间功能。围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按照“南融北承、东控西进”的思路,推动中心城区向西发展、向南融合。引导人口向城区聚集,2025年底,市域总人口到达25万人,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达到11.5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完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补足旅游设施配套,促进城景一体、产城融合。南部山麓区以华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疏解老310国道沿线非旅游功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城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动星级酒店、旅游购物、特色餐饮、文化休闲等各方面建设。到2025年底,完成中心城区74个老旧小区改造。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全面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四覆盖、五清零、六提升”。高标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塑造特色风貌,高品位打造宜居宜游的旅游环境。健全城市文化标识体系和光影体系,塑造现代时尚与历史人文相融的城市新风貌。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元措施,建设生态“海绵城市”。新修市政道路,打通断头路,新建停车场,推行“一杆多用、多杆合一”,疏通城市“血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进一步加强城市天际线系统整治,保证建筑高度、风貌、顶部轮廓、色彩等与山势切合;推进古柏行景区更新改造,保证“山庙一体”空间轴线的视觉通畅;加强山城统一,疏导中心城区“望”岳视廊,推进华岳大道、太华路和滨河大道以及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优化改造;提升岳渎相望,严格控制“岳—渎”景观视廊空间建设,保证视线通透。

第四节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简化户籍迁移手续,开通线上申请审核系统,出台人才落户优惠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便捷落户。加强新市民住房保障,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文体、交通、物流、商贸等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一体化布局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面向群众,推出水电气暖、交通出行、物业管理等切口小、见效快的改革举措。

第七章  统筹设施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聚焦“两新一重”,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能源、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

完善路网体系,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品质,建设智慧交通,构建外通内畅、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等级提升。健全客运网络体系,加快“市—镇—景区—主要干线—停靠站”五级客运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景区景点互联互通。改扩建罗敷客运站,优化公交系统、加快公共停车场和汽车充电桩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三行”系统。重启使用华山西站,修建站前广场,配合做好“绿巨人”动车组站点停靠工作。建设罗敷至韦庄高速,启动实施澄商高速华阴段。升级改造大华公路,提升改造老310国道景区段,新建瓮峪旅游公路。改扩建、新建乡村道路120公里,至少60个行政村通村路实现双车道通行。

第二节  补强水利基础设施

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强水资源利用率,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重点水源、水生态修复、灌区改造、防洪减灾等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积极推进南山支流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实施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工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保障城乡供水。实施节水型水利工程,推进罗敷、蒲峪、仙峪三大自流灌区节水改造,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积极推进第二水源建设,扩容优化城乡给水管网体系。到2025年底,完成南山支流堤路合一优化提升工程、长涧河西桥段防洪建设、杜峪河河道综合治理等水系工程建设。完成仙峪地表水利用工程、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及延伸工程。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专栏7.1 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第三节  提升综合能源保障

加快电网升级和优化。新建城西变电站,满足城市向西发展用电保障。优化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和智能电网工程,持续开展线网落地工程,完善城乡电网体系,推进电能替代进程,有序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到2025年底,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

增强供热保障能力。依托华能秦岭电厂发展热电联产,实施罗敷镇集中供热工程、扩容升级中心城区供热管网,逐步扩大向华山及周边片区供热。到2025年底,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完善天然气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天然气LNG、CNG储备站和第二气源建设,持续推进中心城区管网改造升级,扩大村庄天然气管网铺设面积,强化天然气工程设施智能监控系统。到2025年底,储气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中心城区、各镇气化水平达到100%,华山镇、太华办、岳庙办所辖村天然气管道入户率达到85%以上,加快罗敷镇、华西镇、孟塬镇所辖村天然气管道铺设。

第四节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韧性城市”。以地震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消防等为重点,整合各行业预警平台,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和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提高灾害事件监测预警水平。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强化饮用水源地监测和管理,提升水源安全预警和突发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救援体系。规范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和镇办(社区、景区等)消防站建设,普及防灾减灾和消防知识,提高群众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十四五”期间,建成使用消防救援大队、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全方位准备市镇各级种类齐全、有效实用、具有科技含量的装备物资,全面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能力。

第五节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以“城市网络化、政府智能化、产业数字化”为特征,加快5G、大数据中心、智慧应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建设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中心的“智慧华阴”。

第八章  强化生态建设  助推绿色发展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着力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筑“山水林田湖草”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成果,助推“生态华阴、美丽华阴”迈上新台阶,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力争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一节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深刻汲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教训,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系统保护,遵循《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秦岭生态环保总体规划》《渭南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落实森林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统筹保护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做好秦岭北麓华阴段保护区界标管护,强化空间管控,配合做好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完善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优化“峪长制”“警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植被、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持续做好秦岭区域“五乱”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治,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地质灾害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巩固矿山环境治理及采石生态修复。健全“天地一体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监管体系,依法依规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实行强制性、全过程监管,实施秦岭区域产业准入清单制度,严格项目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推进水系综合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坚持防治并举,按照“上蓄、中留、下疏”模式,开展渭河华阴段、长涧河、罗敷河、杜峪河、仙峪河、柳叶河、瓮峪河等水体水系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完善“河、池、渠”连通的水网体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以环境容量定排污总量,优化沿河取水口和排水口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水源地修复治理体系。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到2025年底,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

专栏8.1 秦岭生态保护治理工程

第二节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攻坚,突出扬尘管控,狠抓散煤、散乱污企业、建筑工地、工业堆场、渣土车等粉尘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整治城区和景区油烟污染,确保油烟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加强工业炉窑治理和煤炭清洁利用,推进钢铁和非钢非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动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及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巩固“双替代”成果,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能力,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水平。到2025年底,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

全力打赢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集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快城镇雨污管网分流改造与建设,完成城市防涝、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完成罗敷工业园、医药产业园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控制工业水污染。深入实施水源地专项整治与保护工程,实现境内河流水质全部达标。到2025年,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管控体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和风险防控,加快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处理体系;加强重金属、固废、危废等污染防治。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到2025年底,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固体废物处置基本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完善城乡垃圾处理体系。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设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实行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督管理。到2025年,建成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利用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项目。危废、医废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三节  实施城乡增绿扩绿

深入推进“城乡增绿”行动,沿秦岭北麓310国道景区段提升改造工程两侧,按照“一公里一公园”模式,建设西起罗敷镇,东至孟塬镇长约29.04Km的生态林带,打造天然氧吧,形成“开门见山、推窗见绿”的绿色格局。加强郑西高铁、连霍高速、大华公路沿线防护绿带建设,提升城市主干道绿化水平,完善杜峪河、长涧河等滨河绿化带和防护绿地建设。推行建筑物立体绿化,营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态景观。完成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共计15万亩。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城区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全市所有行政村的村庄整体绿化水平明显提升,每个村庄建设公共休闲绿地1处以上。到2025年底,全市道路、河流绿化率达到9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加强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和节约利用。完善环境公共利益司法保护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离任审计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强对华山国家公园等重点资源的开发管控,推动华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第九章  推进社会事业  提升民生品质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社会民生投入,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及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卫生、教育、科技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共进。

第一节  促进居民增收致富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现代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稳就业作用,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十四五”期间,实施华山创新创业园区提升工程。全市年新增就业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大力发展村镇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和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增加务农收入。放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通制度,提高分配性财产收入。严格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提高工资性收入。深入落实中省市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

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健全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积极落实中省企业工资支付条例和工资指导线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第二节  加强社保体系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人群参保,全力帮扶低收入困难群体参保,确保法定参保对象应保尽保。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和激励机制,社会保险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稳步提高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全面实施“先保后征”原则,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政策落实。到2025年底,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均巩固在95%以上。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健全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和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持续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加快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化核对、网络化管理。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鼓励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支持专业社会工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各项优待抚恤政策,做好退役军人各项工作。开展退役军人英烈荣誉物品保护传承工作,建设退役军人英烈荣誉展览馆(室),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发挥英雄精神引领导向作用。

健全社会福利设施。大力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儿童福利和残疾人服务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加大殡葬基础设施投入。到2025年底,新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精神障碍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托育中心,建设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和6个镇(办)公益性公墓。新建岳庙办、华山镇、罗敷镇、孟塬镇4个区域性敬老院,增加老年照料机构床位400张,打造中心城区和4个区域性敬老院的养老兜底圈。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严格规范准入与退出标准,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坚持租购并举,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人才购房优惠政策,降低各层次人才在华阴住房成本。

第三节  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高高中教育普职协调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到2025年底,初步建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城区学位增容工程,提升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稳妥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撤点合并,整合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到2025年底,城区新建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1440个,学前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普惠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均达到88%以上,公办园和公办园入学率占比均达到50%以上。城区新建小学3所,新增学位3780个;城区新建中学1所,新增学位1800个。完成岳庙高中、华山高中校舍改扩建,岳庙高中创建成省级示范高中。建成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职教中心实训校区,培植高中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按教师年工资总额的1%健全教师培训经费预算内拨款制度,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进新一轮“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强化校长、教师人才储备机制。按照“退补相当、略有增长”的原则,结合学校、学位情况,科学合理补充教师队伍,同时,在引教、留教、奖教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优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支持行业和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关注弱势群体,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教育。到2025年底,创建成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

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政课建设,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深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激发各类教育办学活力,落实学校管理标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开展防疫、防震、防火安全演练,做好反恐怖、反校园暴力等宣讲及教育,强化校园安全“三个100%”体系建设。

建设信息化智慧校园。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5G+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全覆盖。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以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为帮扶重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2025年,打造5所智慧校园。

第四节  全面建设健康华阴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改革,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责任,落实医院经营自主权,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精细化管理和综合监管。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公立医院活力。

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细化完善医共体政策设计,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进市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街道、村组和社区下沉,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分工协作的分级诊疗模式和就医秩序。加快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底,实现90%以上患者在华阴市域内就诊。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提升检测诊治能力,推进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促进。落实生育和家庭发展政策,继续推进二孩政策,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健全卫生应急物质储备调运系统,增强传染病、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应急防治能力。“十四五”期间,新建人民医院传染病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传染病应急指挥中心。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市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乙等。

引进培育医疗卫生人才。加大高端领军人才引进、骨干精英和基层适宜人才培育力度。加强资金保障,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人才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到2025年,全市卫计人才总量达到2000人以上,中高级职称60%以上。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贯彻落实《陕西省中医药条例》,开展市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和镇(办)卫生院中医馆示范建设。到2025年底,中医院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中医科设置规范,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开设中医科和中药房,80%乡村医生掌握1-2项中医诊疗技术,能够运用中医技术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逐步推动食品智慧监管,有效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能力。进一步健全药品安全应急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推进药品智慧监管工程建设。加大对血液制品、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力度,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药品日常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构建15分钟体育生活圈。按照《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优化体育设施布局。以“十四运”为契机,建成使用文化体育运动中心,举办相关体育赛事。利用文化体育运动中心、社会足球场、渭河全民健身休闲长廊、镇村综合文体设施、学校体育场地、公园绿地等资源,合理开放运动场馆、场所,构建城乡居民“15分钟体育生活圈”。

第十章  突出精神文明  繁荣文化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巩固拓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华阴。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深化普及推广、强化实践养成、注重示范引领、开展文化培育,大力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以文明村

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市民综合素质。

第二节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渭南市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要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补全配齐、提档升级,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打造城市“10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15分钟文化服务圈”。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持续开展“文化下乡”、“一元剧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强农家书屋日常管理,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假期进书屋”活动,提高图书报刊使用率。

第三节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强化民族精神标识建设。抢抓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积极融入秦岭、黄河等中华地理标识保护工作。以华夏文化、山水文化、杨氏文化、红色文化、道教文化、武侠文化为主题,强化相关景区与文化标识体系建设。加强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华阴皮影等非遗文化的保护利用,加大魏长城等历史遗址遗迹整体性保护修复。“十四五”期间,建成老腔非遗演艺中心、魏长城遗址文化公园。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挖华阴“名山、名水、名人、名腔”深厚文化积淀,加快文化“走出去”,对外广泛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第十一章 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平安华阴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市。加快推动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造法治华阴、信用华阴、平安华阴,确保人民安居、社会安定。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华阴和谐稳定。

第二节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社会治理理念,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培育新型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事务。支持和引导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强化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理清镇(办)与村(社区)的权责边界,落实基层组织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建立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讲诚信主题活动,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第四节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深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落实区域安全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区域安全能力。贯彻落实政治、经济、社会、生态、金融等重点领域安全政策,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能力。建立健全区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安全信息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加强重大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定重大安全风险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重点领域安全维护工作协调处置机制,加强安全工作组织协调,有效防范、妥善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安全,强化旅游综合执法,加强旅游交通、餐饮食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建筑施工、市政管线等的安全管控,严格实施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监管;做好高架桥梁、用电安全、民爆物品、农业机械等设施设备的安全防范;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完善交通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和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不断巩固深化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成信息化立体防控体系工程,打造治安防控的“天罗地网”。

第十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  增添开放动力

围绕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要求,奋力打造陕西东部改革开放“桥头堡”、“双循环”协调发展前沿阵地,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确保取得重大突破,强化区域合作,努力开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六保”,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做好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巩固壮大文旅优势财源和工业支柱财源,强化现代农业间接财源,培植现代服务业高效财源。持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做好财政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统筹工作。实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将国有资产处置、经营等收益纳入财政预算范围。改革税收征管模式,坚持依法治税,禁止越权减税免税。加强税源监控,堵塞税收漏洞;强化非税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效益。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适度放开市场准入,探索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模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融资,设立文旅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强对重点产业企业融资扶持力度,扩大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直接融资比例,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的资金支持力度。依托渭南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性再担保等融资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全面完成农商银行改革任务,加快城投公司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构建多元融资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面落实中省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活力。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树立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完善民营企业服务机制,健全民营企业涉法维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支持、保护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改革。探索华阴市政府、华管委、华旅集团三方协商机制,做到思路统一、互相协作、信息共享,共同推进华阴旅游内涵式深度发展新格局。深化旅游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推出华山景区多日票、年票,实现景区内统一收银。适度放开旅游资本市场,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开发建设。统筹协调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加快华旅集团股份制改造,与资本市场接轨,推动华旅集团“十四五”期间在主板上市。

第二节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诚信华阴”,在全市形成“亲商、富商、安商、助商”的良好局面,推动华阴市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前列。建成政务服务平台和协同办公体系,聚焦“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最多跑一次”,推进“一网通办”加速迈向“一网办好”。持续深化“减证便民”,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全面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联审联批”“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落实渭南市“12345”快速响应办理机制,“全天候”监管,做到热线上下协调同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优势企业的质量示范作用。

第三节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全方位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好华阴市自然人文、交通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河沿线地区在文化、旅游、医药和生态治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度参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重点开展在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生态保护、现代农业、生物医药、能源保障等领域的互动、互利、互联、互通。开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大西安的经济合作,加大文旅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类项目推介、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西安国际港务区,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人力资源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强与周边县区在文旅、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第十三章  强化保障措施  确保规划实施

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构建现代新型治理体系,以政策引领规划,以资金保障规划,以项目带动规划,以人才支撑规划,确保规划预期目标和任务实现。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完善落实中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机制,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度,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制度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把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作为“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基础性工程,以强有力的监督确保中省市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等制度。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二节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水平和专业化能力。细化落实“三项机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激励保护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失职懈怠、工作滞后的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扎实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体系

坚持“一盘棋”思想,全面落实本纲要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加强“十四五”规划对各专项规划,以及相关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十四五”规划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考核评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科学合理制定年度计划,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平台实施情况纳入各部门绩效评价考核,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有效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全面系统与“十四五”规划衔接,有效为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保障。

第四节 大力推动招商引资

围绕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健康养老、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完善华阴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投资商信息库,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积极采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等形式,引资引智并举,着力引进一批有利于转型升级、带动性强、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提高精准招商成效。积极探索“互联网+”招商模式,鼓励开展依托存量资产、低效闲置土地等进行“二次招商”。充分发挥各地陕商商会、重要节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华阴。落实土地征用、建设要素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优化招商安商服务,积极主动做好项目协调和落地服务工作。

第五节 完善人力保障措施

立足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人才链,健全服务链,提升价值链,落实引进人才政策。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领域人才支撑作用。全面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做好“三三人才”培养选拔推荐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健全人才投入稳定增长和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支持社会、用人单位及个人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

天下网标王网站优化 西安网站的优化广州北海市网站seo优化排名网站404优化谷歌网站优化价格多少廊坊口碑好的教育行业网站优化太原家居行业网站优化推广有用吗电商网站优化十堰网站优化推广公司优化网站搜索排名代码优化网站图片太大打开慢网站优化制作公司哪家专业花都网站 优化杭州网站优化代理企业茂名网站建设优化案例seo网站优化外包服务网站提升优化效果兰州省心快排优化网站桐城网站优化哪家靠谱网站制作怎么优化缓冲速度黄色网站seo优化遂川关键词网站优化房山网站推广优化外贸网站需要做优化吗网站整站优化怎么样网站内外部优化学什么好网站搜索引擎优化系统优化公司网站克制云速捷安全西安教育网站优化鄂州工厂网站优化要多少钱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汪小菲曝离婚始末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杨倩无缘巴黎奥运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开除党籍5年后 原水城县长再被查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初中生遭15人围殴自卫刺伤3人判无罪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路边卖淀粉肠阿姨主动出示声明书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西藏招商引资投资者子女可当地高考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

天下网标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